没有青春的青春

恐怖片美国2007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播放地址

 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1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衰老。多米尼克一方面希望维拉尼卡助他完成语言及时间起源的著作,一方面又不愿看到爱人因此早夭,矛盾中痛苦不已……  本片获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

 长篇影评

 1 ) 栩栩如生的逝去。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
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
随你们窜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
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你们带来了欢乐时日的欢乐情景,
一些可爱的身影也随之冉冉上升;
恰似一个渐渐淡忘的古老的传说,

浮士德式的猜想------主题旋律

         “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多米尼克

  上面那一段是《浮士德》的献词,献给此片倒也不足为过,动手写《没有青春的青春》这部影片的影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如导演科波拉所说,这是一部参杂了哲学,宗教,语言,神学历史等等很多方面的私人电影。如同一盘大杂烩,神秘,纷乱却又意味深长。从剧情整体上来看,似乎是部变体的《浮士德》,虽然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可我依然认为,还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可以寻觅和牵连的。

 传说,在复活节死去的人可以进入天堂。片中的多米尼克一生投注于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为了自己的兴趣和坚持。他失去了一生中的至爱,直至他到七十岁暮年依然没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就如同于一辈子坐在书斋中碌碌无为的浮士德一样绝望和烦闷,回顾过去,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生活几乎毫无意义。于是多尼米克为自己准备了大量的马钱子碱,而浮士德则把毒酒送到了嘴边。令他们都想不到的是,就在复活节这一天,他们的命运从此发生的巨大的转变。

  多米尼克被雷电击中,不但没死还意外的重返青春,并且获得了神奇的力量,这股神奇的力量使他过目不忘,预知未来。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研究和学习,而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则遇见了恶魔靡非斯特做他的仆人,可以为他解愁除闷,获得一切需要。可实际上,这幸运的力量都让他们纷纷危机四伏。掌握了多种语言的多米尼克被受到纳粹奴役的罗马尼亚极端主义分子的追踪和迫害,他不得不逃亡中立国瑞士,学着各种伪装身份的技巧。浮士德则与靡非斯特签下了出卖灵魂的‘魔鬼契约’。


  恶魔靡非斯特曾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也就是,他其实是浮士德人另一个人格。而多米尼克也发觉了另一个自我,无论是在梦里,在水中,在镜子里展现出的影像。他们也都遇见了同样的《浮士德》难题,面对人生真正的价值意义,面对事业与爱情,面对有些无法做以的抉择的难题。他们一正一邪,一追求爱情,一追求知识。一形而上,一形而下。他们经常会做着一些似有似无的争辩和斗争,平衡却矛盾着。另一个多米尼克更像一个理智的旁观者,在适时的时候出现,左右着多米尼克的思想,交织呼应。就像最后多米尼克喃喃自语的那句话‘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多米尼克放弃了研究而离开了女友,他不忍心剥夺爱人的青春,不忍心看着至爱一天天的老去,时间给了他另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而他选择了放弃。回到旅店的他望着女友重获青春的照片不禁潸然泪下,听着另一个多米尼克冷漠嘲讽的话语,他砸碎了镜子中的另一个多米尼克,恢复了本我,最后在一个清晨倒在雪地上离开人世。


   天使带着浮士德的灵魂上了天堂,最后的第三朵玫瑰出现在多米尼克冰冷尸体的手中。有人说多米尼克的结局带着一点哀伤,就像1900选择独自一人在船上死去,无比苍凉而遗憾。可我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在临终前都做出了自认为对的选择,都圆了自己最后一个梦。



庄周梦蝶式的隐喻---哲学思考

       “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多米尼克


  片头的“人生如梦…惟有…道”和片尾多米尼克口中的庄周梦蝶这些埋线,都或多或少的提升了本片的主旨。在《十空六首·如梦》“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一诗中曾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庄周梦蝶告诉大家只要梦足够真实,人是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但凡人们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物极必反,人们在追求某样东西的时候总会在当中破坏或失去另一种东西。片中多米尼克两次出于全裸的状态与另一人格对话,想必是为了革除一切障碍回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如同意识一般。人类最初的语言也出于意识,在这一场梦中,多米尼克意识经常会受到另一人格的左右,再用意识力是法西斯极端分子自杀后,他对自己说“我别无选择。”

  多米尼克有时候分不清梦或现实,他记不得与他交欢的女特务,对梦中见过的车辆若有所思,他意识到这些可能只是一个梦,可那感觉缺又如此真实,他的确是的确清醒的,他知道该去做什么该去说什么,他知道另一个多米尼克的存在,他说“我的另一种人格是我的守护天使,可又同时把我监禁。”影片中双重的象征主题很多,年轻与年迈的多米尼克,与劳拉长相一样的维罗妮卡,潜藏在维罗妮卡体内的印度湿婆,形似意象,如梦如幻,彼此重叠纠结着,没人知道哪个到底是真,哪个到底是假,就像不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的庄周,是悲是喜无从得知。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曾经讲过物质实物的纯在以及人的灵魂和形体的差别,在这部片子里,导演就这些双重人格或明或暗的对“物我”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多米尼克的另一人格曾问过:“你想叫我把玫瑰放在哪里?”多米尼克回答说:“一支放在我手上,另一支放在我膝盖上。”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为精神,下为物质,一抽象,一具体。代表两个多米尼克,一唯心,而另一唯物。

   
   多米尼克最终打破了物我的境界了吗?答案是否定又是肯定的,恢复青春的他,获得了神奇了力量,上天给了他再一次的机会完成他的追求和梦想,他在梦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预示着未来,他渴望挽救人类文明,于是他用自己发明的语言记录下未来将要发生的核战,他曾接连不断给维罗妮卡暗示性的语言来唤醒在她体内里的湿婆,用来追溯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完成著作。可发觉这样会促进维罗妮卡加剧衰老时,多米尼克面对理智与情感,面对知识与爱情,他最终选择了爱情,而放弃了对知识的追求。打破镜中另一个多米尼克的时候,也就是他将那个物质的多米尼克抛弃。

   美好的爱情打垮了即将成就的事业,多米尼克‘唯我’的自私了一回。他打碎镜子那一刻,像极了《搏击俱乐部》诺顿朝自己开枪那一幕。玻璃的碎片与纷纷坠毁的大楼,纯粹物质的摧毁和纯粹精神的塌陷,最终都要回归本身的现实。

    
   当多米尼克再次回到抉择咖啡馆,时光的转瞬,他对好友说:“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回过头,多米尼克又变回七旬老人,梦醒了,多米尼克的再一次青春也就此结束,他用心做的这场梦重新给了他选择的机会,虽然多米尼克他依然失去了最爱的人,可他却留住了往日青春的那份爱情。庄周醒了,梦里悠然自得如蝴蝶般的他,僵卧在床边。多米尼克也醒了,在梦里重覆青春的他,冻死在路边,手中握着第三支玫瑰。


普鲁斯特式的追忆----拍摄意识
 
     “如果我把真实经验与春梦混淆了,那我的人生可比我想像得要有趣。” ---多米尼克


   普鲁斯特认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摧毁一切,但通过回忆可以使储存在梦中和下意识中的往昔的自我复活。在意识流的纵使下,往往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意的梦幻,想象,交叉再现和复苏逝去的岁月,就像用潜意识编织一个缤纷的梦。
   
  导演科波拉这次在此片中狠狠的玩了一把意识流,从片头的滴滴答答的钟表声开始,伴随着零碎纷乱的影像,时而抽象,旋转,变焦,隐现,像漩涡一般把我们引入了多米尼克的意识范围,“流逝的时间,语言文字、和那丢失的爱情。”‘时间·轮回’在这部片子里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从多米尼克意外的恢复青春,意外的再次遇见恋人,从1938年到1956年,从70岁到40岁,到最后年迈的多米尼克倒在雪地中死去,我们才明白这是一场意识回忆的春宵大梦。

   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倒置旋转的画面,在多米尼克的梦中,在他的潜意识里。多米尼克时而喃喃自语的独白,时而与另一个意识中的自己对话,凭空出现的玫瑰,一晃而过的或圆或缺的皎月,多次吞烟吐雾的镜头,包括再次遇见与劳拉一样面貌的维罗妮卡。大量的倒置交叠穿插的画面和镜面影像,加强了时光倒错和转换的奇幻感觉。

   这样很意识流的拍摄手法给人带来了非常戏剧性的自然感觉,仿佛如普鲁斯特那些绵长渐远却又乍现的回忆一般。那些朦胧的片段,不断重复和暗示的影像画面,还有那些下意识的独白都使这部影片回味深长。


科波拉式的回归---玫瑰意义

     
  “ 我在你生命中消失的那一刻,你的青春和美貌都会回来。”----多米尼克
    
    科波拉十年后的回归,送给我们一部名叫《没有青春的青春》的片子。多米尼克重返青春,送给了自己三支玫瑰。玫瑰最终的意义,只有科波拉自己清楚,也只有他自己可以诠释。

    从片中来看,第一支玫瑰形而上,送给爱情。第二支玫瑰形而下,送给知识,第三只玫瑰则回归了多米尼克的本体,送给了自己,送给了这个创造和追求爱情和知识的人。

    如果让我说,我更想认为,第三支玫瑰献给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的青春与爱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三支玫瑰,而你,又会选择把它们放在哪里?

 2 ) 梦中の女子与玫瑰

(2011.12.07) 不论是一心只求学术、理性地求知求学求问的多米尼克,还是愿意为深爱的女人放弃一生成就、感性至上的多米尼克,他们都注定不能完成那部语言学巨著,都注定与爱人分离,然而后者多了心爱女人为自己诞下的灵童,让她们过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生活。

第一朵玫瑰落在手中,那是已然的事实,第二朵玫瑰掉落在腿上,那是一个如无底洞般的梦境,第三朵玫瑰紧攥手中,那是多米尼克又回到了自己的现实,并通往第三个世界继续求知的通行证。

因为爱,早已催化了时间,可以返你青春,也可以牺牲青春的容颜。多米尼克最后打碎了镜子,回归了真我。一切如庄生梦蝶、蝶梦庄生,人生成就一个二十年积淀的梦,也终究惟有道。科波拉告诉我们,没有青春的青春这个悖论,是如何穿透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或者只是那一晚短浅的梦。

 3 ) 人生如梦

这是部让人不能不看第二遍的电影。

年近70岁的多米尼克回首自己一事无成的一生:无法完成唯一的著作,没有伴侣,孤独终老。抱着对人生的深切遗憾,行将朽木的他决定在复活节这天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杀。而老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一道闪电有如神谕般赐给他崭新的生命,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多米尼克脱胎换骨为40岁左右健康的身体,生命的时钟在他身上拨回并停止了,多米尼克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未完的事业,去了却他未了的遗憾。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太简单了,他还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他大脑的活动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在梦中多米尼克也能高速学习吸收知识,前面一生所研究的各国语言在梦中被逐一被掌握,他的自我意识愈发强大,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都向着更加深入的纵深发展,在向两个方向越走越远时,多米尼克的意识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人格,理性人格显得严谨冷酷,他能够准确把握现状,精确分析数据通古晓今甚至预测未来;感性人格能敏锐的感知周遭和表达丰富的感情,而且在个人能力凌驾人类之上时任坚持作一个普通的学者,继续研究“起源”这一庞大课题,它所涉及的语言起源、人类意识的产生,甚至时间本身的问题都是多米尼克倾尽一生要追寻的奥义。正如劳拉所说,多米尼克对意识的探索让他的精神如同抽离现实社会,其他人很难了解他和进入他的世界。理性多米尼克如同感性多米尼克的守护天使,时刻围绕他提醒他,以精神或实体的形式与这个身陷现实世界的感性多米尼克交流。

早在医院的时候,多米尼克就显示出了他梦的预见性和真实性,出院时他说昨天在梦中见过来接他的车,而这成为了现实;在被像实验动物一样作了全身检查后,多米尼克说如果他将春梦和现实混淆了,那他的生活一定比他想象中精彩,他自己也分不清那场梦是否真实发生过。所以,理性的多米尼克应该是感性多米尼克的梦中人,是一个多出来的新的自我,而这个多米尼克也具有真实性,如所谓的四维逻辑理论,四种可能性:不变是真理、变化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不是真理。娇艳的玫瑰,一朵给现实中的感性多米尼克,一朵给梦中的理性多米尼克。

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多米尼克有了超人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了解了人类难以获得的知识,拥有他都不能理解的力量;他能够隔空窥探他人的思想意识,如他为维朗尼卡解梦;控制他人意志,如让德国医生饮枪自尽;改变现实事物,如凭空出现的玫瑰;还有长生不老的躯体。总之,多米尼克成为一个将人类一切可能的能力都放到最大的特殊的人——人类的精邃。他纵向探索人类意识的根源和去向,并以其超人的智慧预测了未来的核战,人类悲剧性的末日,他以自创的语言直接给2010年留言,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资料解除人类的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人类的历史,也许那就像击中多米尼克的那道闪电一样给人类一次重生的机会。而从理性多米尼克的角度看,人类必将经历一次毁灭才能完成向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的进化,即电子脉冲导致具有无限潜能的新人类诞生,当然,进化的代价就是人类和人类知识的毁灭,没有永生不灭的种族,人类的路终会走到尽头,回归于零。怀着对人类的无限眷恋,多米尼克不惜抛弃自己的理性意识部分,将镜子打碎。

理性多米尼克这一论调是宗教哲学关于宿命、关于因果循环的观点,其实细看影片,就会发现其中暗藏机关,片中多次提到注定和梦,宿命的陷阱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多米尼克即使在超能力的帮助下也没能完成自己毕生的著作,哪怕只差最后一章,亦是没能窥见秘密的谜底;他注定会失去维朗尼卡,要么离开要么看着维死去,就像失去劳拉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否因为透过维知晓了人类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偿还,完成因果循环?感情与知识真的就是一个单选题,得此必失彼吗?不得而知。多米尼克也没有活到100岁,还差一个多月就满100岁,又是一个不圆满。在多出来的几十年生命中走了很远很远,了解了深不可测的知识,做了常人办不到的事,但是,他始终没能知晓他想知道的人类语言起源的秘密,没人陪伴孤独一生,走再远都如转回原点,在老天给予他选择的能力后,依然没有改变这结局,选与不选没有绝对的区别,偶然与必然互为因果,未完成的还是未完成,遗憾的更为遗憾。

多米尼克曾在自杀前夜走到选择咖啡馆,经过30年,在外面兜了一大圈的他疲惫地回到选择咖啡馆,这里似乎也暗示回到原点的多米尼克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步,上天赐给他的这一步有如蓝柯一梦,精彩绝伦,但这一步仍然是迈向终点的一步,不能改变结局。他说这好像庄周梦蝶,梦会醒,在他年轻的梦中没有他的老朋友,如老友所说:当多米尼克有了意识,当他醒来时,他会径直走到选择咖啡馆,也许这是他潜意识中选择的归属地。在咖啡馆见到老友意味着他将在那个和他们同时代的老朽的多米尼克的意识中醒来,于是年轻的梦中的事都被这个近百岁的老人忘记,只是冥冥中知道还有那么多困扰着他的问题,最后仍充满遗憾地倒在雪地上。而另一种可能性是:年轻的多米尼克在他选择的咖啡馆这个归属地作了一个老朽死去的梦,在梦中回到原点,他见到了38年的老友,老友们都不知后来发生的事,而他自己的梦具有真实性,瞬间梦中老朽的他成为现实,忘记了年轻时的知识与记忆,脑筋迟钝,牙齿也掉光,咖啡馆服务生的话也证实了当时并没出现他的老友,老迈而无超强精神力的他无力再从衰老的梦中醒来,不甘地死在雪地中。第三朵玫瑰,献给做梦的或是被梦到的老多米尼克。人生如梦唯有道。

维朗尼卡的经历则是另一首插曲,很像东方宗教所说的灵魂转换、灵魂附体。14世纪的印度中观教教徒洛佩尼出现在维朗尼卡身上,也许同样经历暴雨闪电和都困在一个洞口极其相似的山洞为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远在不同时空的洛在维的身体中醒来,而维的精神则暂时处于休眠状态,对洛支配身体时所发生的事毫不之情。以佛教轮回的观点看,也有可能洛是维的前世,所以她们在精神上产生了联系。东方学家朱塞佩也提到发生在维朗尼卡身上的事有如梦一场,维梦见自己是洛佩尼,而这个洛佩尼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她生活的时间、空间乃至她本人都是有据可考的,这是一个回朔历史的梦;又或许是洛佩尼困在山洞里的时候梦见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见到多米尼克和很多说其他语言的人,当她被这些人带回到印度的山洞时猛然醒悟,醒来的洛必定猜到自己将被永远埋在这个洞中化为枯骨,这是一个预见的梦。此后,维朗尼卡的身体打开大门,各种古老的灵魂(暂且称死去的人的意识为灵魂)在维的身体中进进出出,来到维朗尼卡身体里的灵魂似乎都停留在自己生前的某个记忆阶段,不知道自己已死,这就更符合梦的说法。各种意识在维朗尼卡体内造成维的大脑超负荷运转,严重虚耗,不同年龄意识主体的转换令维的大脑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年龄,维加速老去。这是多米尼克不愿让她付出的代价,于是用放弃著作离开维朗尼卡来换回维的青春。几年后,也许是十年后,多米尼克与维朗尼卡在火车站的相遇给我们留下无数疑问和悬念。首先,那是维朗尼卡吗?她与多米尼克迎面相遇却没有相认,而且她说法语;如果她是维朗尼卡,那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会是多米尼克的孩子吗?没有答案。

多米尼克的意识真的消失了吗?这是我们很愿意去猜的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又开始了另一个梦,或者在另一个时空从梦中醒来?科波拉带大家作了个连环梦。

 4 ) 《没有青春的青春》:留待岁月回味

(芷宁写于2008年7月9日)
   倘若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饱经沧桑、年过古稀后,重又恢复年轻而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获得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不是一件超完美的奇遇?除却梦幻唯美派的作品,这个答案都是理性而否定的,经验和突变、爱情和选择、相守和衰老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纠结而矛盾,且不可调和,更无法挽回,事实上,这个答案不仅是否定的,它更是残酷的。想要获取穷其一生都想知道的学识秘密和历史坐标,却要以爱人的生命极限为代价,影片《没有青春的青春》用超现实的故事和娴熟的光影技法,以迷梦般的境界阐述了主人公语言学家多米尼克·马泰的意识体系和没有青春的高龄体验。
   影片是电影大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近10年来的首次光影回归,有网友在看了该片后认为这位《教父》三部曲的导演“不过如此”,这话令人感到有点悲哀,就像感叹一些小孩无法理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命运一般,说“不过如此”的那位貌似没能留意影片所具有的悲怆感和纵深度,也没能觉察一位老人对生命、对青春的感佩和拆析,更没理会老人家这些年来在哲学体系上所取得的成就和慎思,如时间与人类意识。在片中,科波拉对时间的各种可能性的推断进行了迷梦般的追寻,通过对多米尼克获得神奇能力及其跌宕人生的架构,为人们拉开了一个认知体系,关乎历史变迁、关乎人种学、关乎人本性,更关乎语言学的渊源,片中多次引用了《奥义》和《庄子》中的经典,特别是对“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一再借述,令这出繁复迷离却始终在探究真相的梦境更富有了一丝迷惑且魅惑的气息。
   影片的风格十分个人化,当然,个人化的东西本就不可能被所有人欣赏,因为它看上去有一种清寂辽远的疏离感,没有浅层的互动,还执着于自我阐述和剖析,更是在真挚而平静地解说着科波拉个人的“影像思考”。对此《电影沙龙》如此评价——“如果影片不需要太过浓重的文艺气息的话,科波拉实在是没必要如此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过,个人却很激赏科波拉此次的“自恋”,蛰伏10年的他不想重复以往拍摄过的类型,内心也因不能将寄托厚望的《Megalopolis》完成而充满了挫败感,此时他看到了小说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短篇原著,对男主人公的人生感同身受,并籍此感受到重获年轻的喜悦,更享受着历练成熟所带来的智慧和欣然。再者,人家的拍摄资金源于自家在加州经营得非常成功的葡萄园,就算人自费抒发一下累积10年的头脑风暴也不为过,更何况这个风暴很可观,经得起思辨和推敲。
   科波拉曾表示:“……你可以把这部影片当成是一个浮士德式的故事:一个老人重新获得青春,拥有一个完成他穷其一生追求的伟大作品的机会,然后再次坠入爱河,不过最终他还是死去了……”与歌德、托马斯·曼笔下浮士德不同的是,多米尼克没和魔鬼签约,他的超能力源于自然的力量,74岁的他被雷劈后,获得了年轻的身体和解开更多知识之谜的本钱,而故事背景设置在欧洲的动荡期(主要情节发生在1938-1956年间的罗马尼亚和瑞士),故而不论哲学诉求还是知识溯源,都变得颠沛流离而扑朔迷离。
   多米尼克和同样因雷电击中而被另一个古老灵魂附体继而获得超凡能力的女人维罗妮卡的相遇相知相守、仿佛预示着迷题解密的可能性,似要揭开人类历史和语言的真相,堪比人类语言刻录机的维罗妮卡给了上下苦苦求索的多米尼克一次契机,然而,知识和容颜都被时间所捆绑被羁绊,一切就像迷梦蝴蝶一样,必须避开美好的婚恋,借来的青春也终将结束,片尾,衰老的多米尼克终于死在了布加勒斯特积雪的街头,时年1968年,欧洲的又一个特殊年份。
   可以说,影片的呈现手法相当丰富细腻,演员也将角色演绎到了一定的精神层面,特别是出演多米尼克的蒂姆·罗斯,他对人物的精彩拿捏和收放,使得这个难拿而缥缈的形象丰满立体而真实。同时,影片于光影流转之间,流露出的探究而优雅的气息十分迷人,不断氤氲变换着的画面不时地形成一种时光流逝、心脑复苏、感悟丰饶的态势,特别是画面倒置与回溯的手法,配合适时响起的配乐,令那种精神层面的探寻仿佛是在生命中或匆忙穿梭或短暂停留,又仿佛在反刍生命铸成的历程,并将最终的真相浮出雾霭——人类所追寻的东西常常显露出触手可及的假象,实际上却永远不可控,拥有的东西虽伴在左右却总在飞速流失,就像人们无法超越摆脱皮囊的束缚一般。
   或许该片那庄肃而寂寥的哲学氛围使得很多人无福消受,也或许正如《新闻日报》所言——“影片还是非常伟大的,只是它的优秀之处太过分散了,让你没办法一下子就产生共鸣。”影片在意大利首映时也令观众产生了“不知所措及不确定”的观感。然而,这部承载了很多象征意味的影片却是值得思索和回味的,它以语言的探寻作为人类历史和权利的佐证,这样的光影探索显然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科波拉大师显然也已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或许很多年后再看这部影片时,会获得更多新的领悟,那么,就将它留待光阴检验吧。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0806950_d.html

 5 ) 逆轉年華

七十歲那年 你自覺你的人生是個失敗, 窮一生為完成畢身著作, 錯過了青春, 痛失了摯愛, 而那本著作卻仍還未寫好.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機會, 能保持長青不老, 成為尼采所說的"超人"一般, 你會怎樣再活一次?

年事已高的 francis ford coppola 回首自己的人生, 悟出人生的虛幻, 不確定性和不可知性, 老套的說句是 "虛則實之, 實則虛之". 片中有說西方的科學, 東方印度的宗教思想, 如輪迴與轉世, 甚至中國的莊周蝴蝶夢.

權力, 名, 利, 物質, 女人... 你擁有過, 享有過, 你有能力排除所有障礙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吸收知識, 想洞悉人類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包括語言, 科學, 哲學,與神學, 那又如何? 但你卻沒有珍惜過眼前的東西, 就算你學懂了全世界的語言, 甚至遠古與未來的語言, 卻沒有好好跟眼前人溝通, 然後她已年華老去, 這叫做成功麼?

最後, 你放棄了所有, 希望換回愛人的青春, 但可以嗎?

片子令我想起 david lynch 的 "mulholland drive" (失憶大道), 不肯定片中的 dominic matei 是在造夢還是真實, 還是他和愛人在時間旅行 (time travel), 只是在不同的空間中跟另一個 dominic 相遇了. 有時會想, 科學角度上, 我在造夢時那個我會否是另一個空間的我? 又或從心理和哲學層面上, 所謂現實中意識支配的我是真實的我, 還是造夢時釋放了潛意識的我才是最真實的那個我?

 6 ) 就让导演玩一把吧

有无数个大主题:双重性格、返老还童、转世托灵、意念力、语言起源……
这个拍摄了《教父》的大导演Coppola胃口真大。

有些情节在我看来有些搞笑,但也觉得如果真能这样多好啊,可能那就是人类最单纯的欲望。
知识获取,手一扫就能知道书中的内容,看到那个图书管理员的吃惊表情了吗?看到那个希腊来的东方学家对多米尼克的赞叹了吗?看着还挺爽的,是吧,哎

知识表达,夜晚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他奋笔疾书各种语言、各种算式,他对着录音机,忘我的说着,流淌出人类的终极智慧,是吗;发明了一种语言,认为到了未来,比如2010年人类的智能通过计算机能读懂他的记录,我安静的听着这种新语言。

生存,靠什么赚钱?导演给了个很有戏剧性的预料之中的答案,赌钱!呵呵,大把大把的钱,好像只是运气好。”全部兑现“。真好。

靠什么保护自己,又是一个惊人的答案”意念控制“。你看他靠着医生的帮助有了id、逃到了瑞士,;靠着一个士兵的帮忙才上了火车;可是还是逃不脱女特工的追踪,以及怪医生的魔爪。好像女特工也在帮他了,替他挡了一枪,但是最终他自己却轻松的通过意念让怪医生的枪口对准了他自己。二战结束是因为多米尼克把这个怪医生给干掉了?

在那么多”传奇“之后,什么是主人公存在的意义,他的知识是为了什么?
“追寻人类语言的起源”,并立著传世,是导演给多米尼克的使命。

从梵语、埃及语、巴比伦语追溯到苏美尔语;从纳伽巴德之女到二元性中观派哲学;从月称祖师到湿婆神;从佛教到转世轮回,从哲学到周庄梦蝶。将古典哲学、佛教、古代语言等等猎奇元素通通摸了一遍,当多米尼克念叨一句中文的古文的时候,当最后以”庄周梦蝶“结尾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莫名更加剧了一层。返老还童、意念力、通灵,人类的三个大谜团都在这部片子里了。

 最终也没有看到多米尼克倾注心血的著作的任何一点皮毛,再加上他的研究不过是用过人的天赋来直接获取,似乎根本看不到他所追求的这个目标的执着性、障碍性。而他最终的几近完成似乎也只是通过遭遇并获得了一个女人的异秉来完成。实在看不出一种不懈追求和过程。于是,不觉得珍贵,也不觉得意义重大。似乎只是一个虚晃的名号,况且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语言的起源“对于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是研究别的什么?只是导演为了炫技,还是因为古代语言的表现更适合镜头?

和劳拉一摸一样的维罗妮卡的出现,包括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整个结局是“爱”战胜一切了,是吗?战胜了以上所有所有的宏大主题了!

可以说导演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只是本身并没有那么震慑人心、圆满有说服力。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和“浮士德”去相比,于是把歌德的这本著作翻了出来,恣意的yy真的有点像,但是悲剧性和说服力这一层差了很多。

又看了别人的一些解读。有两个意项,一个是”梦“,一个是”玫瑰“。

梦: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 ——尼采
整个故事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人在去世前想象另一种人生的故事。那些倒置的镜头,包括最后在咖啡馆的时光穿梭,都让”梦“的环境被构建起来。
最初,他只求一死。被电击中以后,他在一部分意义上已经死亡。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是另一重现实存在的证明。前两朵玫瑰证明了另一重自我,那个更洞悉、更调皮的坏坏的多米尼克。如果整个是一场梦,那么最后雪地里的死亡是真实,那么片尾的第三支玫瑰证明了那些梦也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现实。

 短评

抛开 科波拉 这次过于宏大的企图:生命、轮回甚至人类的源起的哲学思索;科学与玄学的辩证。抛开他对东方哲学粗浅的表达。作为电影的电影躯体却是足够伟大的。

9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这儿部还真的是一般,看过一遍了,连名儿都没记住,又荡了一遍,看着看着,才慢慢想起来,好像看过,一般一般。看着儿遍,才知是科波拉老爹的作品,失敬失敬...

10分钟前
  • leslieQ
  • 还行

没懂啊我擦!!

11分钟前
  • gnitiz
  • 力荐

还可以

15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在年轻时受了劳拉的离去,返老还童后维罗尼卡重获青春抱着孩子.非浮士德

18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还行

这才是真正有回味的“返老还童”故事。

2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2009-02-08,想表达的东西貌似有点儿多,魔幻主义的味道浓了一些。7

25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晦涩难懂。。各种扯淡的情节。。

26分钟前
  • freeup
  • 还行

又是黄粱一梦

31分钟前
  • eel
  • 推荐

看过,但是印象不深刻。

34分钟前
  • 小小白药不能停
  • 还行

太对胃口了,向科波拉致敬!

39分钟前
  • 时间
  • 力荐

奇幻,宗教,哲学,真是迷人的电影

44分钟前
  • 齐自多
  • 力荐

实话实说 故事很简单 但我就是整不明白导演啥意思……

46分钟前
  • 花都满
  • 还行

神秘,追溯时间的第三支玫瑰。

51分钟前
  • 麦兜
  • 较差

炒不好一盘大杂烩

56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我应该把玫瑰放在哪里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直言看不懂,也需迷入其中...馬特戴蒙還來客串...

1小时前
  • 野人泰
  • 力荐

雷劈物语

1小时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中段看得满眼泪——呵欠打得。但终场镜头结束一回想,我居然还满喜欢。科波拉暮年复出的这部个人独资制作,在没有投资方与制片人压力下,被他几乎是尽可能地塞进了包括彻底误读的东方文化和完全为个人意图服务的语言学在内的各种元素,统统揉散到梦呓一样的意识流镜头里团成庄生梦蝶,乱,过玄,但提神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1小时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