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综艺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2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3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4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5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6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3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4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5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6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7会画少年的天空 少年画室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6

详细剧情

《会画少年的天空》的会员衍生节目,以“十画十说”为内容主题,邀请节目中的青年艺术家以对谈的讲述世界名画,让观众沉浸式的感受艺术的呈现与表达。

 长篇影评

 1 ) 我去现场看了图像的影子收官大展

首先,为什么叫图像的影子? 老普利尼曾如此解释绘画的起源:一位女孩为了留住情人的身影,在墙上绘制了他影子的轮廓。

谢子龙艺术影像馆人特别多,很多漂亮的小姐姐穿美美的衣服去拍照,确实很出片。总体来说整个展还是值回票价的。可惜没有见到在节目里作画的那些画家。我每个画家的作品都很喜欢,最喜欢的是尤勇,他的作品真的很适合近距离观赏,笔触特别细腻。

谢子龙艺术影像馆旁边有一片湖泊和特别大的空草地,有很多人在那里放风筝,晒太阳,这是一个在长沙的好去处。

 2 ) 希望艺术真的能够走入人人

能做出绘画和这种综艺结合形式的探索还是很有勇气的。

作为最开始的梅溪湖女孩,能感受到导演融合的努力,只是能感觉到团队的各方面功力不够,本身画作透过媒介和现实中去看也是差别巨大,导演也没能找到特别好将两者进行融合的形式,弥合这种缺陷,剧本也是基本套用声时套路,很遗憾。只能说声一是各方面综合的成功,导演本身是难以复制的(欢迎导演之后能打脸我)。如果能少一些选秀,多一些对于作画和作品本身的刻画或许评分会高一些,现在有种既没讨好大众也没有展示足够专业性的感觉。

但是依然非常感谢导演和各位老师的努力,让我这个小镇女孩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青年画家,了解到一些些画家在作画时候的所思所想,该如何去观读一幅画作。节目组还是打破了一些些赏画和艺术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让我能囤于家中但是却看到青年画家蓬勃的力量,在这个方面确实无比羡慕大城市。

如果艺术能通过节目更加普及,就像这两年越来越多剧目走入二三线城市,开始逐渐有很多人走进剧场一样,艺术展览也能更多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城镇看到该有多好。

看完想再去刷一遍《局部》了,小镇青年能真正接触并了解到专业艺术的机会和途径真的太少。

 3 ) 本来觉得还不错,结果发现性别qi视

今天看了芒果的新综艺,觉得还不错,有1幅还挺戳我的。但是发现参选的画家没有1个女生,我就觉得很奇怪,现在女生学美术的很少吗?

后来刷到帖子说节目组去美院招人,第一条就是不要女生。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我是感觉有点被冒犯了。女性就这么受歧视吗?

我不会再为这种节目贡献热度,可能别人家大业大也不稀罕,但是综艺受众本来就是女生占比更大,结果都不给女性艺术家一个机会,这算什么?我不相信,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就比男生差多少,上面参赛的作品也有我觉得很一般的啊,比如那个悯农。作为女性策展人的奶奶,愿意给这样作品还差强人意的少年一个机会,而节目组却斩断了女性艺术家走进大众视野的机会。

 4 ) 第七期:倚老卖老和山寨国潮

本期正片的内容较少,正好在点评作者和作品之余,也给几位导师按水准高低排个座次。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第五期第六期://movie.douban.com/review/14873076/

命题C:年轻与老年(按个人喜好,从后向前排列)

声明:以下不礼貌的点评,完全是将整个节目当成观察素材,因此无法考虑素材中人的感受,娱乐为先,请予谅解。

第五,李欢+豫源。这组可以和王钧浩+顾天予那组并列为十五组画里的最末流。李欢当然有绘画能力,他比较像一个画力过关的山寨日漫作者,能画点可以上传图库的无个性素材,同时还能在广告公司担当平面设计,胜任拼贴图库素材的无个性工作。我不知道他的自信是否来自于这两种平庸才能的组合,他的作品是没有必要署名的。

李欢在节目上的表现远比“尬”严重很多,更像一个目标明确的投机者,他总是用倚老卖老的口吻,表达不知天高地厚的轻浮,可以说兼备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两种标准讨人嫌,这倒是切题的。而他竟然说出“我不想走,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则是把无耻推向了巅峰,能明确感知他的底气来自假装的使命感,本质实际是常见的讹诈,其潜在逻辑是“中国人要支持国潮,我就是国潮,不支持我不是中国人”那么一种东西。不晓得这位前漫画家是否曾以“国漫”为名义讹过一波,此刻更像一个惯犯,换个领域继续不要脸,驾轻就熟地开始主打起“国潮”来了。

右图没啥可说的,画个电线杆和电视塔就自称未来科技感,不仅是画力,智力也有问题。

第四,翟莫梵+陈朗慕。这是策展人票的最高分,有理由怀疑是策展人在已知他们观众票最低的情况下,刻意保全二人的操作,也可能是硬搞的节目效果。就作品而言,两位照片哥的发挥都很一般,翟莫梵容易给人能说会道的印象,但究其根本,又是一堆逻辑不通的废话,这组画的立意和“屠龙骑士终成恶龙”有个几把毛关系。就单纯的“骑士更老,龙更年轻”这个构思是没问题的,但画面毫无想象力,缺乏可看性,难以称之为作品。右图显然低于《玩具总动员》的剧照,画面趣味还不如第三期那个王振宇的竹节人,左图估计质感上会好一些,视频看不太出来,但构思和构成还是很乏味,仅仅凭着脑筋急转弯程度的构思和甚至低于表情包的构成,咱就不提AI绘画已经达到的高度了,我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会有人类愿意花工夫画这么乏味的作品。

第三,于立洋+罗天奇。这组分为春夏秋冬,我没兴趣讨论扣题的问题,仅仅从组画的角度讲,负责秋冬的于立洋比罗天奇高出好几个level,罗天奇差不多是可以在前段时间教科书事件里凑个热闹的程度,有实力画教科书插图的那种,而于立洋则是有一些个人风格的作者了,我不太理解他上轮过关的那张李院长图,为何在正片和plus版里都没有镜头,节目组认为毫无看点吗?

其实这一组并不协调,罗天奇继续在两张画面中加了纸飞机作为个人标识,但春夏的表现看不出区别,连孩童的穿着都一样,当然这无所谓了,因为画本身没啥意思。于立洋也在两张画面中刻意安排了重复的元素,似乎是沉浮于水中的花架?但这并不能让四张画合为一体。于立洋一个人画春夏秋冬我感觉会更有趣,罗天奇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做灯笼,这样能搞得更好一些。

第二,易柏霖+马子晨。这组蛮有趣的,马子晨甚至坦率表达了一种对外国人画国画的轻视,这种轻视其实值得警惕,即使已经纠正,会产生这种轻视的土壤,某种集体幻觉也依然存在。我对国画毫无兴趣,因此谈不上了解,仅仅是对画的直觉上,会感到马的作品相对寻常,而易柏霖的作品有些特别之处,画面秩序上有新意,更有力量,在plus版里两人聊的更多,推荐看一看。

上图马子晨,下图易柏霖

据说马是第一次画蘑菇,易是第一次画朽木,作为两人合作的要素,相互的一个协调,这个部分可以对比出,马的蘑菇普通,易的朽木有趣。实际上易柏霖和常见的国画确有很不一致的地方,据说他喜欢听着摇滚画画,不要低估音乐的影响,这就注定不同。我厌烦国画之处就是一群断了代的人假装有传统,虚伪且死气沉沉,不如像这个外国人一样,不拘泥于揣摩中国古人的感受,或许如此才更自由。

易的画面的表现感更强烈,马子晨或许也被他带过去了一些,似乎也稍稍偏离了传统国画,局部比如树木的根系,也比此前的作品更偏表现,但水草和水中其它处理,似乎又比较无力,拘泥于范式,不如易那样保持了某种基于自身的敏感和自由。

以上都是对国画毫无了解的个人见解。

第一,莫里加+倪嘉希。因为对场景的个人偏好,所以图左的莫里加所绘,光线和氛围有些令我着迷,也让我想起某些欧洲艺术漫画,其实漫画不一定要画人,纯场景也可以。画点漫画吧,莫里加老师?

节目中说这是他们原先的第一稿,后来才改成现在的第二稿(西湖光景),第一稿的两张图都比较寻常,倪嘉希说自己拖了后腿也不假,他的新作虽然没有格外出色,但和莫里加的配合倒是相得益彰。

这里非常耐人寻味的是,陆奶奶批评了这种配合,以所谓“你们被组画两个字吓到了”为由,给了最低分10分。如果说莫里加倪嘉希被组画两字吓到了,那李欢豫源岂不是被组画两字吓尿了?然而,同样是这位奶奶,对李欢豫源这两硬抱非遗大腿的货(形式也是对半拼),评价却是:太棒了,并蒂莲花,很巧妙的呼应,天作之合,真心为你们鼓掌,未来艺术的生态,未来艺术的方向,跨年的作品,太完美了(见plus版)。

对导师的评价(个人排名)

集中一下五位策展人的打分,其实可以大致估出他们的水准。

第五名,陆蓉之。奶奶最低是因为对艺术(或绘画)的歧见,这比什么都不懂的素人更糟。打分方面,她的三个最高分可以理解,三个最低分则比较特别,后两个最莫名。

表面来看,陆奶奶对艺术是非常了解的,但她给我一种仿佛“隔着一层”的印象,或许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知识和见识无法代替直觉和感受”的例子,积累再多也还是外行,如果她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也可以显得很内行,但从根本上说,对一幅画如何是缺乏感受的。这只是我的推测,但可以解释她在节目中的立场。

会认为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大众不懂就没价值的人,难道不是自身就不能领会作品之微妙,因此根本上不懂其价值的外行么?她不在乎这种立场会失去的东西,是因为她原本就享受不到吗?

如果理解为:她超越了个人感受,想要启发大众,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她是在迁就大众,弄一些粉色网红脸,山寨国潮什么的,这都已经是滤镜审美和官方搞政绩的投机思维了。甚至她也不是为了迁就大众,只是以大众为由头打压作者,扩充自己的话语权而已。

缺乏直觉和感受,那么知识和见识就只能变成势利和世故,很努力天真对这件事略有小补,但无碍大局。

当然奶奶很聪明,这一点和李诞有相似之处,她对艺术的见解或许最开始就建立在智性(当然可比李诞系统多了)而非感受上。

第四名,李冰冰。 李冰冰我还蛮喜欢的,只是她的确比较素人,不能说有水准,对绘画不说一窍不通也相差不远。打分方面也体现出来了,给李欢组最高分最可笑(拿李欢组试low,一试一个准),给龚旭组最低分倒是正常的,但都符合她的“反正我不懂”的自我定位。

李冰冰胜在朴素,不出妄言,但也不思进取。最高光的表现是她对陈十三和牟林童的选择和回护,以及与其它策展人不同的,对画家的额外尊重(常常鞠躬)。我觉得如果她不投钱开始收藏,那么绘画和她将始终没什么关系。

第三名,张智霖。张智霖还挺清晰的,作为花钱的藏家,他就代表着艺术市场相对保守的理念,不乏精明,此外情商确实很高,言行比一般人周到,比如他对龚旭让选的回应,居然相当妥帖(除了那句爷们,用爷们夸人的时代过去了),这可不容易。打分方面他给了两个比较古怪的高分,就是顾天予组和李欢组的两个三十,因为这两组作品显而易见在艺术市场上很难标出价格,但他实际表达了对后者的不喜欢(见plus版)。

第二名,李诞。真没想到李诞能排第二,他的审美主要建筑在智性上,直觉和感受是有的,虽然不是特别多,但说不定比陆奶奶更能领会作品的微妙,起码没有那种投机和贪婪。打分方面他给龚旭组最高分是亮点,对李欢组表示难受(plus版),以及能欣赏薛大威的画(虽然给了最低分),其实是聪明人厌烦套路,喜欢邪性。

第一名,李象群。无论如何,李院长确实是其中最懂画画的人,但观念上比较保守,对待作品的态度像对待作业,作业当然是缺乏个性也缺乏魅力的,相对于比较陈旧的艺术市场,学院派更陈旧和缺乏活力。但如果面向大众,学院派是精英的,有启发性,不无价值。

李院长给的高分有些乏味,给了薛大威和龚旭低分,实际是因为这两位的作品距离学院派更远一些,更新,更邪。在plus版里夸了李欢一通但给个最低分的操作,有点意思。

总体来说,虽然评价有高低,但导师中最不可缺少的还是陆奶奶和李诞,别人都可以替换,这两位才是铁效果。

 5 ) 第十一期:没十年脑雾想不出这赛制

节目接近尾声,已经是决赛阶段了,但感觉是热度还在下降,连我都觉得无聊,但还是勉强自己又写了一期。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第五期第六期://movie.douban.com/review/14873076/

第七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91219/

第八期第九期://movie.douban.com/review/14946552/

第十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966861/

大概因为选秀被限制(打击粉圈),想做更安全的类选秀节目,所以节目组不太敢走那种挑拨观众情绪的路线,从选秀的角度来看完全不吸引人,但同时也没有围绕绘画研发更多模式,而是穿新鞋走老路,导致这档节目最终的效果很油腻,要真人没真人,要真画没真画,就和纸糊的蛋糕一样虚假,回想起来很少动人之处。

其实是不缺素材的,比如外行和内行都爱看的创作过程,对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可以代入作者,也能因此与作品之间建立感情联系,因为是看着它们诞生的。仅仅呈现作品的话,就只是一张图而已,这种图网上要多少有多少。

或许李冰冰的感言是真实的,她因此获得一些绘画相关的启蒙,但我感觉节目组是没有的,保持了无知和傲慢到最后一刻。几乎不呈现绘画过程,甚至有一轮完全没播的24小时创作,我在微博看到作者发了,感觉难以置信,节目组宁可把大量精力用在令人作呕的排名得票悬念,以及傻缺团建游戏上,也不愿意多给作者和作品一些时间,而且全程美颜滤镜,很多作品都雾蒙蒙,啥也看不清。

也或许是他们以为这档挂名艺术的节目,只要有陆蓉之和李像群的参与就够立牌坊了,但这两位显然并不深入节目制作,除了提供艺术圈人脉之外,对节目的贡献大约一个是口号,一个是背书。

陆蓉之的口号,也就是所谓的艺术为人人,这种提法甲方肯定喜欢,因为人人就是流量,艺术为人人,约等于为流量,可以说投其所好,一拍即合。但这个口号存在一个悖论,即:谁代表人人,谁代言人人。这实际是话语权的游戏,口号的提出者可以籍此凌驾于大众和作者之上,但在本国,这又另有玄机,不深入讨论,反正节目糊就说明人人不买账,扯啥都多余了。

再看李像群的背书,我说过学院派虽然保守,但相对于大众其实精英,当然有启发性,然而要真正贯彻到执行上可不容易,不是弄点呆板无趣的绘画科普就够的。如此回看第一期就像个笑话,虽然因为不严肃的选拔,第一期本来就是公认的笑话,但还是其中李院长寄望的美好愿景(国民美育)最具笑点。

感觉节目组的思路其实从开始就挺固化,只是类似少林足球加唱歌跳舞有没有搞头(画画加帅哥有没有搞头),至于媚俗和媚雅,无非多头压注而已。

切入正题吧,从上期末尾的Round7开始。

主题:中国式家庭

Round7,赛本源 VS 刘亚宸

对国画实在没兴趣,就此略过吧,但我也认为这张画得比赛本源强,因为赛本源这次的作品太弱了,按数字绘画的工作量而言,不应该啊,不知是不是有什么事分心。

赛本源的作品,除了最开始的父亲,最佳也就是风格很像港漫的上一期,但都不能算很出色的发挥,到这一张就更不好了,效果像尺寸很小的草稿,因为那些圆头圆脑的大笔触,似乎还没开始深入描绘的感觉。不过我对其人挺有好感,觉得还是他晋级更合理。

其实现场观众也是这样(给了赛本源高票),同时看到作者和作品,无形之中,他们成为了一个整体,作者在场,就为作品增加了某种诠释意味,也就左右了作品的观感,这也是我认为这些现场评委相对靠谱的原因,既然节目里没有那种冲突和挑衅大众意味浓厚的作品,那么他们确实可能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

虽然看画或许看不明白,但看人,这些观众是有着至少二十年阅人经验的人类。在大众投票方面,于立洋胜芋圆,也因为他相对于局促的芋圆,气质好得多,周名德胜演员,也因为他看起来沉稳有内容,可以克制演员的皮相,莫里加胜李欢,当然也因为画如其人,衬得后者油腻不堪。如果大众仅仅根据画作投票,选择未必如此,这个项目是增加了看人的因素。

Round8,任刚VS徐圣伦

我确实可以宽容的说,徐圣伦比多数选手强,起码是远离了这个主题常有的俗套,贡献了一些批判性,表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离散。但也再次印证了此前的想法,他距离“作者”恐怕还有一些距离,这个作品缺乏作者性,没什么风格,也不够有趣,低于商业漫画。我画漫画的朋友中,随便画都碾压这幅的作者太多了,比如双麒,比如小龙花,等等。

看局部也是令人遗憾的。徐圣伦和赛本源的作品让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心态崩了

因为有滤镜,任刚这张在视频上的呈现非常模糊,基本看不清细节。但其实有个相当有趣的点,因为桃子的位置被安排在胸部,这是当然的,会画画的作者都会如此安排,实际这个桃子就是一个裸出的乳房,或许我们可以将之视为节目中难得的尺度。

这个局部也不太清楚,但可以对照前一张看

任刚的得票大大超过了徐圣伦,这里我倒觉得或许体现了大众恶俗的一面,胜之不武。并不是因为这个桃子,桃子肯定不会明说,而是任刚同学搞出了类似当众告白(或求婚)的花样,令人相当无语,现场观众免不了冲着这一点投票,群众一般都有成人之美的乡愿,遇到公开表白总是无条件祝福,瞎几把鼓掌。这和我的基本价值观不符,我一般都是把分手离婚之类作为有效祝福的,因为在一起常常是错误,分开显然有更大几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正确。

Round9,苏杭VS 苏杭

熟悉欧洲漫画的人,对这样的风格不会陌生吧,既视感其实挺强,画成架上是否能加分,画在纸上又是否扣分呢。这张画如果按朦胧城市系列那样画,材质从油画改成钢笔水彩,高楼都画密密麻麻的窗户,建筑形体和城市结构都更精准,更细致,其绘画性是更多还是更少呢?这张架上当然要低于莫比乌斯和莫比乌斯影响下的法漫,以及朦胧城市系列。

节目中的局部,可以看到身体上有高光,这应该是颜料反光吧?这个节目在专业方面的不讲究真是够可以的,全景有美颜滤镜,特写又不避反光

苏杭把楼房的盒子状解释为隐喻,也就是扣题中国家庭,这当然也可以,但我认为这隐喻太简单,属于随口一说的级别,是不能为作品加分的,而跳水者的投影,大约是又搞了一个小小的矛盾空间,显得水面和楼顶处于同一水平面,这个构思我也觉得不太巧妙,倒是太阳垂下来的那一滴,更有趣一些,分寸感更好。

顺带看一下苏杭这系列的另三张(据说还有一张),原本是毕业作品系列,他直接把节目上画的那张作为了系列之五,这点不错,没被这个不专业的节目打乱步调,其实就是借机画自己的作品,给了个勉强过关的解释来扣题,够用。

绿色这张我挺喜欢,泳池扶杆漾起的波纹和节目上跳水者的投影如出一辙,都是把立体景观处理成不可能的平面,可能苏杭偏爱这种小小超现实感,我觉得此处要比节目上的自然一些。

苏杭对赛制的质疑,换位思考的话,会觉得他说得对,但作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观众,我倒是无所谓的,你们随意厮杀就好,但等这一期的后半段,也就是最终战开始,新的主题和赛制公布时,即使我作为局外人观众,也感到了窒息。

主题就是那个假到不能再假的口号:“艺术为人人”。

十位选手按广告商提供的某饮料瓶盖所写顺序出场,进行车轮战,以这个节目此前的秉性,我对这个顺序是否真随机,是不予信任的。车轮战模式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印象深刻的评书桥段,高宠挑滑车,这位名将一连挑了十几个滑车之后悲壮身死,这其实是虐杀,如今这招被用在一档绘画综艺的决赛阶段,公平性有如儿戏,对参与这档节目的选手来说,就算不是羞辱,也极其尴尬。

忽略特邀嘉宾某歌手狗屁不通的小故事。

赛制的具体规则是,选手按顺序出场,两两PK,他们的去留由10个专家评委(每人10分),和155位现场观众(每人1分)的站队决定,此外每个选手获得的最高分还将决定他们能否进入前六,前六有额外的好处,所以输赢之外,得分也重要。

众所周知,人性是喜新厌旧的,先出场的选手无论输赢都很吃亏,面对同一个对手A,先出场的B输了,肯定得分较低,后出场的C即使输了,因为对手是旧画,相对来说,拿到更高分会容易一些。

跑票环节,观众得在两作品之间跑来跑去,苏杭画了三幅,周名德画了整整一组,都没打算只画单幅的样子

第一位出场的选手需要连赢九场才能得到第一名,这其中的难度并不是赢过其它九幅作品,而是评委和观众需要克服厌倦心理,对你的作品连续评九次,评到自己都怀疑人生。专家评委坐那还好说,现场观众则需要跑来跑去,确定自己的站位,每次都得在新旧两张画里选择,再好的画也经不住反复看,老选旧画自己都尴尬,就免不了倾向于新画。

以首先出场的周名德和苏杭为例,两人经过了一轮非常饱满的流程,各自阐述自己的作品,然后己方策展人各自站出来为他们演说拉票,然后观众们开始在两个作品之间跑来跑去,此时作者本人,还得和商场促销员一样招呼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

上方是周名德的画作,旁边站了107个人,下方是苏杭的画作,旁边站了48个人

等观众们站完立场,十个评委对两位选手点评和打分。每方的观众人数,和评委给分相加,即可决出胜负。

这一流程走完,周名德获胜,苏杭下场,换任刚上台与之车轮战,再来一遍完整的流程,任刚阐述自己的作品,己方策展人为任刚演说拉票,这时周名德就很尴尬了,因为又没新内容,但还是得跟着对方的节奏,面对同一批人继续给自己拉票。期间周名德老师甚至说出了“其实我这幅作品最好是在对面看”之类的疯话,这当然是被逼到没办法了,因为干站着更尬。

因为任刚新上场,所以都挤到他那去了,周名德这边只剩稀稀拉拉几个人

被迫面对同一批人拉第二次票的周名德老师,等待着他的也许还有第三次拉票,第四次拉票

观众站完队之后,又到评委继续点评和给分的环节,周名德又赢了。接下来会如何,就得看下期了,希望周老师多赢几场,也多一些镜头,想看他是如何应付这种尴尬场面的。

我就不理会赛制了,下期再一并聊这十件作品。

 6 ) 第六期:有一种坐井观天的耻感

作为一档热度冰凉的节目,会画少年几乎没能在我画画的朋友中激起任何回响,当然是有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很直观的瞧不上,无论我怎么推荐,愿意当个乐子看的人都少,因为“看了几张画觉得没吸引力”。没办法,画得好的人太多了,见过的世面就更多,随便刷刷微博或者ins,都不是这档节目可比。某种程度上,看这档绘画综艺有一种被动坐井观天的耻感。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上周的第五期是堂而皇之愚弄观众的一期,或许节目组认为有话题性,实际效果却是雪上加霜。我几乎没看到任何人愿意讨论这个排名。先忽略观众投票这事有没有意义,过程暗箱,其排名之假是一目了然的,尤其是第一名(王钧浩)第二名(尤勇)和倒数第一(薛大威)。

值得一提的大概是尤勇老师的心情。首先,如果没有引导或操作,普通人谁认识尤勇?当然不会真有那么些人给他投票(千万别跟我说是冲着作品)。所以他这个第二名就很假,感觉是被特意拱上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被第一名碾压,好买个热搜,批发点文案。

不信请看(有点不拿咱尤勇老师当人了)

#治愈画家赢了央美专业画家#这个结果有点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虽然王钧浩的作品赢得第一名,但是尤勇的作品也同样毫不逊色!

#治愈画家赢了央美专业画家# 艺术没有排名只有高低,虽然治愈画家作品赢得第一名但不可否认尤勇的作品也不差!

进入本周的第六期,这次同样涉及到场外观众投票因素,因此去留尚未最终揭晓。这期看似节目播出后才录制的,所以有不少导师都说久违了,感觉陆奶奶心情不咋好,可能是看过网上的负面评价了,感觉现在的笑模样都有点发冷,介于似笑非笑之间。但也可能是我的错觉。

以目前的发展来说,这节目更接近一档插画综艺。

命题A:真相与谎言(按个人喜好,从后向前排列)

注意:在视频里看而非现场看,感受可能很不同,因此以下评价只是基于视频所见的构思和构成这些方面,肯定会错失画面信息,比如质感和笔触,甚至情绪和氛围,都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声明:以下不礼貌的点评,完全是将整个节目当成观察素材,因此无法考虑素材中人的感受,娱乐为先,请予谅解。

第五,李思哲+刘亚宸。相对来说,真相与谎言的五组是优于玫瑰与面包的,因此这两张虽然我不喜欢,但放到另一组也算中游。李思哲的创作构思太保守了,手法也比较老旧,我觉得这类作品可能放到毕业展上是合适的,距离个人风格还有距离,比较生涩。右边这张看不太清楚,但构成上也不惊艳。组画由镜子链接,左边的各种标本在右边的镜中成为有生命的实物,也算用心的构思,只是距离极致比较远。总之越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你只要随便刷刷微博或ins,就无法关注这么平凡的作品。

并列第四,史成栋+尤勇。尤勇老师的作品并没有他老师刘小东的那种质朴,我觉得介于某种不巧也不拙,不洋也不土的尴尬,虽然比简陋的陈朗慕好,仅仅就视频来看,我无法被这样的画面打动,解说也太无趣了。左边的史成栋有些趣味,他对光影水波之类无形物的捕捉看起来是有心得的,我有兴趣多了解一些。当然这两张画谈不上组合,两位画家没有彼此配合的想法,或许就此结伴离去是最佳的。但估计还得继续陪跑吧?

并列第四,陈十三+单浩翔。视频滤镜下有点惨,我特地去截了张滤镜没那么狠的,稍微好一些。构思颇有智力含量,但我不喜欢这组画本身,左边有构成感,实际是有魄力的,右边则有些失去平衡,主体单薄,背景寡淡,如果中心再有什么一小块水面或云层的变化和主体仙鹤结合一下,强化一下构成,可能更好些。总体来说,与博物画的区别,半真半假的写意还算有趣。

十三的脑力和单的现代感,原本可以比这有趣得多,如果能将有现代感的国画和立体文字涂鸦结合出某种设计感,是否更好玩。这两张被国画的真与假这个脑洞给拘住了,我对国画是一点兴趣都无啊。虽然有所谓“走出舒适区”,但永远都是“画得更好”更难,比追求什么素描仿国画、喷漆仿国画,都难多了。

并列第二,刘宸羽+薛大威。就现场剪辑来看,薛大威这位奶奶的爱将似乎有点失去奶奶的耐心,可能奶奶真的不太开心,感觉没好气?这张薛的发挥就好多了,也就是我在第三期评论说过的“俗艳拙”。李院长指出解剖问题结构问题,显然是对此类风格外行了,如果这种画十分准确,那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看点就是不准确(解腻),或许薛大威的技术不一定能做到准确,但不准确正是其优点。刘宸羽的表现没有拉胯,这就够了,也比他之前的作品强。

图:薛大威之弹幕霸屏

王和王的随从这个概念相当不错,我逐渐感觉薛大威cos的不是臧鸿飞,也不是艺术家,或许更接近海贼王里的乌索普?这组还蛮有趣的,可以和徐圣伦并列第二,第一名从缺。

并列第二,徐圣伦+王东旭。确实是完成度相当厉害的一组,而且我很喜欢徐的谈吐。但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徐圣伦显然吃掉了王东旭,王东旭的那种平滑渐变卡通风格,被徐圣伦考虑在内了,但那张徐圣伦起底的画如果完全由徐圣伦来画,只会更好。当然徐很聪明,一下子抓住了这种合作的要诀,那就是分主次。这才是真正的王和王的随从,王东旭成了徐圣伦的随从,而且看得出来,他在这次创作中是很难有所收获的,也没有被逼出特别的发挥,只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执行者。

其二,这张画连同徐圣伦此前的两张作品,很难被认为是有足够性格的创作,确实他的想法很好,这一大堆香蕉画得也真好,但这种将自己逼到最后一刻的作派,让我想起贵族,有点像贵族子弟刻意去追寻刺激,好像非如此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一样。技术上出众,或许不费劲的天才,相应的,似乎还缺乏某种创作的内驱力,因此距离“作者”还有距离。徐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但未必真的如此。

命题B:玫瑰与面包(按个人喜好,从后向前排列)

第五,顾天予+王钧浩。前者的含尬量已经超过了薛大威,直逼陈陶,这位的优越感大概是认真的,所以估计私下人缘不会太好,画画节目弄个玻璃工艺就自信爆棚?是因为3维对2维的降维打击吗?其实挺难理解的。另外此人在plus版说自己编个框子啥的就用了两礼拜,啥意思,别人是三天七天他却有两礼拜以上?不过这也不重要,总之这位的看点就是尬。另一位就是碾压尤勇的那位“治愈系画家 ”,我上次就懒得评,这次还是懒得评,倒退二十年刚有cg绘画的时候,这种风格和水准在涂鸦王国都还是显不出来,搁任何时候我都无法注意到他。

但是,后面也会夸夸这两位。

并列第四,赛本源+黄盛帆。我不太懂右边这位,长相老成带点狠,说话愣兮兮的,上回有名句:你还是回去踩缝纫机吧。作品和人反差,全方位幼稚发甜,简单到莫名其妙,我不懂他在画什么,也不想评论。赛本源我印象是很好的,这张原本不算喜欢,比之失手未接到玫瑰,更像丢了手机空手练习打王者荣耀。plus版有更多内容,赛对肖像画唯一通道之说很有意思。但能看出节目里这帮人,赛本源,薛大威,陆蓉之,李冰冰,几乎每个都有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就这一点来讲,顾天予和王钧浩虽然作品不太行,但在性别观念上比这几位进步很多。

并列第四,牟林童+周名德在主打合作的第六期,两位老师竟然小撕了一把,真是太好了,这种才是看点,感谢!周名德的画也是国画,但我看山石和树,觉得还是有些意思的。牟林童有点让人为难,直说吧,处处皆是过时了很多年的商业插画年鉴里烂大街的手法,难道因为画成架上就有所不同吗?这呆板的造型,陈旧的元素,比上一张差很多,上一张就是胜在单纯质朴,画的内容一多,就俗不可耐了。但这两张倒不是完全搭不上,如果牟这张上方留多一些空间,动作再加以调整,和两棵树的树形有所呼应大约就可以。

并列第四,苏杭+任刚。每次看到苏杭的作品,内心都是一句感慨:太普通了。我不知道这张画有什么好说的,相对来说,史成栋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苏杭的独到之处是哪里?我没看到,实在是太平凡了,呆里呆气,感受和技巧都不出众,耳机插进面包也能算个构思吗?我很喜欢苏杭对顾天予的狙击,能不能再狙击个谁,继续顾天予怎么样?场外开撕也行啊,总之光凭作品的话,微博比这画得好的太多太多了。任刚我无法评价,这类国画还是类国画的一律不感兴趣,但玫瑰花脑袋太生涩了,点子是司空见惯的,表现则不足。

第一,龚旭+张智海。这是本期唯一一张如果我在微博或ins刷到,会停下来看的作品,所以可列第一。张智海不过不失,龚旭还是比较抢眼的,让我想起某些欧洲艺术漫画。画点漫画吧,龚旭老师?

 短评

挺感动。我反思了一下,我作为一个男性一点也没考虑这节目没请女性是一个问题。又反思了一下我的反思。

7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什么垃圾,皇艺伦艺罗德岛耶鲁帕森斯普瑞特艺术圈毕业生都觉得这些人不配代表艺术青年。另外,搞艺术的女生比男生优秀太多,找一群小白脸在这里选秀,简直玷污艺术。

12分钟前
  • Rainbowlue℃
  • 很差

我笑了,做节目怎么可以这么难看。所以到底关注的是什么?这么古早的做节目的思维,这又不是什么中国达人秀,拜托拜托了解一下艺术行业和受众再做吧。

15分钟前
  • 少女小刘
  • 很差

第一次参加综艺,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直到现在也还在找符合心流的表达状态。同时也发现公众对艺术认识的差距,或者说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让公众认识你的作品是很关键的。作为国内第一档绘画类综艺,有争议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节目引起了公众对艺术的思考,随着后面一期期的播出,公众或许会对艺术或者说画画这件事,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17分钟前
  • 文艺复兴之光
  • 力荐

搞艺术最恶心的就是抄袭!这是什么画画卡卡西吗,直接copy人家摄影作品,然后谈创作理念,命题作文呢。一个字恶心。内娱有什么是自己新的东西,沉不下心做节目,还要立牌坊。

20分钟前
  • Ove
  • 很差

好不容易盼到个绘画综艺,一个女艺术家没有,u kidding me??!什么时代了,懵谁呢??这些男孩不费吹灰之力就少了一半竞争对手,赢得太轻松了也。专业层面上说,肤浅,装逼,卖颜,画作存在模仿➕抄袭,毫无敬重。下架吧,一秒都等不了了。晚了的话女拳来锤,我只会看笑话。

21分钟前
  • ☀Sylvia
  • 很差

太jb🤢了,傅申老爷子,管管你们家疯婆子吧

24分钟前
  • 文化恐怖分子
  • 很差

为啥画画的人也要选好看的??芒果致力于将所有领域都打造成饭圈的恶臭之地,不得不说一句真有你的。。

27分钟前
  • 萌斯基
  • 很差

我不理解,为什么绘画这个门类也要划分性别?我一直以为在不强调年龄的时候,“少年”是可以统称男女生的。西方语言在努力弱化语言中的性别概念,一些中国的综艺却一直要强调语言里的性别概念。

31分钟前
  • 暂时空缺
  • 还行

是中国没有青年女画家了吗?是美少年才有资格参加综艺当艺术家吗?是什么猫猫哥哥都能来当伯乐策展人吗?是一堆什么垃圾

32分钟前
  • Cynthia-胜胜
  • 很差

1、接近艺术的桥梁,同一个主题,多种表达;2、打一星的,可不可以说说原因?因为没有女生?虽然也有过这个疑问,但是真的看下来,节目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36分钟前
  • D.H
  • 力荐

感觉是今年可以追平张翰的《东八区》的影视作品了。让没有任何美术经验的网红画油画,于是听到差评只会落泪求同情、艺考考前班出来的小哥都能来参加,画的作品是联考风、模仿村上隆画风的那位小哥说自己画的是“国潮”和“不高高在上的波普艺术”,称艺术需要“包容”......没有几个人是好的,人均国内美院毕业展水平都不到,甚至还有几个被爆出来直接抄袭名作的,很佩服。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美术基础都没有,有一张网红脸就能参与。原本看实力看艺术审美的综艺,搞成选秀大会...真的没救了。但凡参加过国内高考艺考的都看的血压蹭蹭上。

41分钟前
  • 好好独树
  • 很差

会讲故事会卖惨的人就会被选是吧😅画老虎的那个翻车真的好尴尬

46分钟前
  • 小绿机器侠
  • 还行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画画的综艺节目。激发了我对画画的兴趣。最近我找了湖南师大美院的朋友,教我学习画油画。我画了一副妈妈年轻的时候在云南旅行的照片。妈妈看了以后很感动,说画得很好,下次别画了。

48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欢迎收看艺术综艺《逐梦演艺圈》,“专业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奶奶选的都是会讲故事爱哭泣的美少年(“你是奶奶见过最纯真的男孩”看得翻白眼)、画老虎的陈朗慕抄袭还藏着不说比悯农更恶劣、好几个“画家”其实是小idol来找跳板。选(男)秀套个艺术的外壳是对艺术最大的侮辱,更“坐实”了公众对艺术和艺术从业者的偏见。选秀如此虚伪,艺术如此污名。p.s.节目组明显组织四五星控评了

53分钟前
  • TM1001
  • 很差

我觉得是条道路。先有路,再往前走吧。

55分钟前
  • 玛那 Mana :)
  • 推荐

我怀疑我冤枉奶奶了。看的时候在骂简直是奶奶的后宫番。看完搜了一下这几个人,什么华策签约艺人,什么这就是潮流全国总冠军,什么湖南卫视自制短剧的男主角,什么什么演员什么人文艺术博主,全是微博已有几十万甚至百万粉丝!奶奶这就是用自己的名声保送节目组保资本送进来的几个东西!

57分钟前
  • 江湖骗子骗江湖骗子
  • 很差

为啥都是男的??女孩子呢。 (dy有个人点醒我了,真正搞艺术的绝对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卷入到资本的斗争中)

59分钟前
  • Salad Days
  • 还行

按理说,艺术背后的故事充满意义,但综艺节目这种抓典型故事去呈现的方式,故事就变得俗套。观众被迫从欣赏画作转到观察画家,满满套路,毫无真诚。作为选秀节目也是不合格的,首先体现在选手之间没有互动上,直接观画问画的环节实在尴尬。或许,将匿名互评改为答辩形式呢,六十人随机分配成三十组,互评画作,限时答辩,策展人作补充说明。如何保证专业性,是制作该类节目必须要考虑的前提,至于CP嘛,要是六十个人都没能组起来一对,那选角也太失败了。

1小时前
  • 弹涂鱼
  • 较差

看了半集,节目底层逻辑有着巨大漏洞。艺术作品的价值来源于作品本身,而不是隐身于创作背后的作者,因而看着这一个个美型男子讲自己的悲惨故事,我真的觉得无语。另一只能“少年”的性别问题就不说了,但到底是选画还是选idol,观众们则会更加错愕。

1小时前
  • XXPJ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