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证人1957

剧情片美国1957

主演:泰隆·鲍华,玛琳·黛德丽,查尔斯·劳顿,爱尔莎·兰切斯特,约翰·威廉姆斯,亨利·丹尼尔,伊安·沃尔夫,托林·撒切尔,诺玛·威登,尤娜·奥康纳,茹塔·李

导演:比利·怀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2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3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4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5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6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3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4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5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6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7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8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19控方证人195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27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劳顿的胖,黛德丽的大腿

马克吐温在他自己某本小说序言中说了类似以下的话,不许任何人在我的这本小说中寻找意义、揣摩本人的思想境界、把它挖得伤筋动骨。作者跳出自己的作品,跑出来通知读者怎么看才正确的,还有一个美国人比利怀特。他的这出《控方证人》的前前后后都缀满了自己的话,他在海报上写,你会和人讨论这部片子,但请不要告诉他结尾。而在影片结束后,又有一个男声插入,说出同样的话。这种神秘甚至被比利怀特带到摄制组,他一直等到电影快拍完才让演员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可是这种精彩阿加莎的原著小说也可以带给我们,电影又注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事件由一只雪茄引起。跟希区柯克一样胖的英国老牌演员劳顿演一个刚从心脏病的打击中康复的老律师。为了演这个心脏病患者,劳顿曾在自己家的游泳池试演了一下,而他的假装心脏病发作也的确引起了妻子的恐慌——非常巧合,正是《控方证人》中护士Plimsoll小姐的扮演者。劳顿律师有一个职业动作,捏着一个眼镜片借着太阳光扫视他人的脸部神情,而这一招实际据说是跟他自己的律师学的。劳顿律师体积庞大,当他在护士的敦促下上楼的时候出现一个滑稽场面——这里设计了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升降的椅子电梯,它就这样载着劳顿摇摇晃晃往上挪过去。

此后影片重心除了讲述前情外就全是劳顿的舞台,直到黛德丽出现。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展示一下玛琳黛德丽的哪怕一只大腿,即动用了145个临时演员和38个特技演员。这是片中不甚重要的一幕,它只承担着让黛德丽和男主角邂逅的连接作用,但是,“照亮黛德丽的大腿!”给了它存在的全部理由。在饰演戏弄劳顿的女骗子时,黛德丽被小小装扮了一下,最后也果然出来一个足以蒙骗观众的怪异造型。据不可靠消息,比利怀特称这个扮相看起来更像女版的乔治·C·斯科特。说它不可靠,因为好歹斯科特也是演过巴顿将军的。

黛德丽对自己的表演非常有自信,还为奥斯卡提名准备了一个舞蹈。没想到失败。劳顿和他妻子获得了提名。

饰演黛德丽丈夫,也就是原版小说中主要人物伦纳德的是泰隆·鲍华,这个家伙本来是很幸运的,被妻子救得一条命,不过由于劈腿被发现,最终死于黛德丽之手。而泰隆·鲍华这个演员在生活中也同样不幸,他在拍下一个长片时由于心脏病不幸挂掉了,《控方证人》就是他的遗作了。

除了泰隆·鲍华,《控方证人》同样是饰演女管家的英国演员Una O'Connor的荧幕完结作,她饰演这个角色已经是第二回,而第一回是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口音,在和法官交谈的时候这个小老太太的喜剧天赋已经展露无疑。而带有比利怀特气质的法官则把这种喜剧感保留到最后,他的台词让人难以忘怀:Una O'Connor抱怨自己的听力申请老批不下来,这法官说,算了吧,夫人,想想当今人们无聊的言论,您啥也没错过。原汁品尝如下:
Six months ago i applied for my hearing aid,and i'm still waiting for it.

My dear Miss Mckenzie,considering the rubbish that is being talked nowadays,you are missing very little.

和以上情景手法相同的还有劳顿坐听审判程序一幕,护士跟他说每隔半个小时要吃一次药,而最开始他摆了一二十颗药在桌上玩,等到镜头摇回审判室时,他的药只剩一半了。除了这样的讽刺技巧,还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花招贯穿其中,比如当泰隆·鲍华在电影院偶遇贵妇人的一节,他跟后者说片子演的是Jesse James的事,而他自己,就是1939年版的Jesse James。

和劳顿一样胖的希区柯克明显嫉妒此片观众对它的欣赏,他称这部片子好得就像是他拍的。但是,注入了演员的精巧表演和穿插全片的种种玩笑,《控方证人》明显是属于比利怀特的黑色炸弹。

 2 ) 照亮黛德丽的脸

控方证人:照亮黛德丽的脸
1957年的《控方证人》,又名《原告的证人》、《雄才伟略》,是好莱坞天才导演比利•怀德改编自天才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剧本,男女主演是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泰隆•鲍华和玛林•黛德丽。在演员表上,还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辩方律师,罗巴特爵士的扮演者查尔斯•劳顿,他是首位出演阿加莎笔下大侦探波洛的演员,而在片中饰演唠叨护士的女性,则是他在现实中的妻子。知道这一点后重看电影,往往有不一样的滋味。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向我们展示了小说改编电影能做到怎样。在阿婆的小说中,《控方证人》并不是最好的一部,在阅读乐趣上,个人认为,甚至不如《H庄园的一次午餐》那样,对案中人的心理刻画地细致入微,又能将阿婆最擅长的,也就是被王安忆一再赞美的“微妙的违和感”表露无遗。在电影中,辩方律师、唠叨又忠于职守的护士,甚至原著中并未着墨太多的死者,死者的女佣,都有精彩表现,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影迷深刻剖析过,我不想在此拾人牙慧。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是玛琳•黛德丽。

毛尖在《非常罪,非常美》里用的题目:“照亮黛德丽的脸!照亮黛德丽的腿!”这位1901年出生的伟大女演员,在拍摄本片时已经56岁高龄,然而黑白胶片里,她的魅力有增无减。无论是黑白胶片的原因,或是她本人驻颜有术,我仍然固执地希望,这是一位女演员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肉体,超越时间,甚至与灵魂无关,是只能在镜头中,散发出来的神秘未知之美,如同阴暗乌云后透出来的一缕金光。

玛琳•黛德丽、比例•怀德、雷蒙德•钱德勒,这几个名字在当年的好莱坞,是“黑色电影”的代言。在电影里,黛德丽出场并不早,然而,当她一踏进罗巴特律师那老旧又阴暗的办公室时,顿时蓬荜生辉,仿佛空气的质量都有所改变。这是个面孔窄小、颧骨高耸、下巴无肉的女人,与肉感丰满的玛丽莲•梦露相比,她有另一种无法言表的性感。正如中国人津津乐道的“环肥燕瘦”,丰满的性感,是一种情欲的、沉醉的、热情的性感;而黛德丽的双眸,清亮、冷漠,如同三月暮春时分,天边的寒星,这是一种冰冷的、神秘的性感。

我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男人会钟情于这种性感。或许这部电影里的黛德丽给了我答案。这个包裹在暗色紧身外套里的女人,浑身上下,除了一头耀眼的金发,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无论是她过于男性化的西装外套,修得过于尖细的眉毛,还是那张苍白无肉的脸,简直是“棱角分明”四字最好的解读,像是一朵多刺的玫瑰。

她回答辩方律师的问题,很快让他感到不信任,占领地酒吧里的歌女,隐瞒婚史,嫁给美国大兵,一开始是为了他的咖啡和糖,后来是为了让他把自己带到美国,扮演贤妻良母,只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却并不爱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她冷若冰霜,无爱无恨,当男人面对这样冰冷的尤物,心中所激起的,到底是征服的欲望,还是探究的好奇?或许,只是对未知的、神秘的美,一种无法阻挡的臣服。

辩方律师能做的,只不过是防卫似的辩驳控方律师。双方最有力的证据,也是最薄弱的证据,来自于被告的妻子,她口中,被告回家的时间。然而这位证人越来越不靠谱,甚至从辩方证人转为控方证人。然而,就在罗巴特律师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的,神秘的女人扭转了局面,她掌握了这位女证人与人通奸的证据,这表明她是有意说谎来诬陷自己的丈夫,好与情人双宿双飞。

罗巴特律师在法庭上用奸夫淫妇的书信将她击得体无完肤,又或许,这也是男人对这种魅力的一种反击。黛德丽失控地大喊大叫,重新回到证人席上的时候,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美丽的脸颊滑下。镜头几乎是依依不舍地追捕着每一颗泪珠滑落的痕迹。这时候,黛德丽又有另一种美,并不柔弱,却让人心碎、让人窒息,黑色的女人的泪水,比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泪水更加珍贵,每一颗都是无价的宝石。

我在看毛姆的《剧院风云》时,主角朱莉娅•兰伯特在化妆间里对情人哭泣,“她把泪汪汪的眼睛慢慢地转向他。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在哭,而是整个人类的灾难,是作为人的命运的深不可测而无从安慰的悲哀。他突然跪倒在地上,把她一把抱住。他感到震惊。”我一直觉得这只是小说家的夸张,然而当黛德丽在证人席上落泪的时候,这段话在脑子里冲破层层记忆突然出现。

这时间,她仍然是女神。

直到庭审结束,她的丈夫被判无罪,结尾突然峰回路转。豆瓣上有人评价说,“律师三寸舌,妇人攻心计,两般皆不毒,最毒男人心”。从电影中庭审开始,就一直坐在旁听席的那个姑娘,仿佛黑子变成白拍子一般在舞台上亮相。少女的丰满脸颊肉嘟嘟的,嘴唇像初绽的玫瑰般柔软,褐色茂盛卷发上扎着丝带,细花连衣裙抠出一段凹凸有致的身材。然而她的美是粗野的,也是肉欲的,无论这躯体这面孔多么青春,仍然有一种艳俗的、喧闹的气质。

只是,女神的魅力在这样的艳俗与喧闹面前黯淡了,败退了。

虽然是黑白电影,仿佛也能看到黛德丽嘴唇上的血色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她强自镇定地问:“伦纳德,这女孩是谁?”在这一刻,她不再是女神。我注视着镜头,讶异着为什么同是一个人,前后的感觉却判若云泥。神秘、冷漠的魅力像退潮一般消失得一干二净,她被还原成一个枯瘦、苍白的女人,如此而已。

也许是因为,她最终还是爱上了什么人。

于是,她抓起当作证物的水果刀杀掉背叛自己的丈夫,不过是一种无聊又悲哀的表演。但当她被警察抓住带走时,回望罗巴特律师,有一个谢幕般的短暂凝视,这是她在全片中最后一个特写。那个凝视中有很多东西,悲哀、凄惶,还有一点点的自嘲。

这或许是我作为观影者过分的解读,但正是这个谢幕的凝视最终打动了我。

照亮,照亮黛德丽的脸!

 

 3 ) 经典

这么伟大的一部电影,之前一直不知道她的存在,偶然看到她在豆瓣里高达9.5分,一下子兴趣徒增,只是不明白,豆瓣250里面一直没把她列进去,这是一部排前十也足够妥妥的神作。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法律题材电影,在后来不计其数类似题材故事影视作品的映衬之下,非但没有丝毫褪色,反而显得更加惊艳。
影片根据舞台剧改变,人物的出场入场都精确地从舞台转变为了电影场景,但最有魅力的并不是这部电影作为电影,而是影片中大量保留的舞台痕迹,使得观众既能体会到舞台的张力和气息,又能在电影的独特表现形式下获得更加综合的观看体验,这样的魅力无疑是由舞台改编的电影独有的。

 4 ) 婊子的证词更有效

看完这部经典,想起了前一段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时隔半个多世纪,容易被常识和情绪左右的公众或者(陪审团)依然是这类涉及司法的电影所要讽刺的对象,就像克里斯汀娜所说“公众更愿意相信一个浪荡的婊子在说谎,而不愿相信一个贤惠的妻子在为丈夫作证”,因此,为了爱人,她宁愿做一个“浪荡的婊子”。本以为电影到此就可以收关了,但伦纳德的阴谋却不止于此,他还想借此甩掉为他牺牲名誉的妻子另寻新欢,最后,在被克里斯汀娜杀死之后,老律师决定“为她辩护”,以这种“司法可能被欺骗,但永远保护善良”的带有人性论的论调作为结尾,一来更能体现电影的戏剧性,二来也使给一个阴谋的故事划上充满正能量的。
但导演的深意并不内涵于结尾,而体现在电影的名字——控方证人。当国家作为公诉人代表“全民”对一个人的“罪行”进行的控诉时,是否已经在开庭前就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如果是,控方的证词就比辩方的证词更能被公众的同情和接受,那么司法的天平也就悄然的“缺斤短两”了。个人认为,这才是《控方证人》的经典之处!

 5 ) 识人也是一门本事

必须称赞剧本,开始几分钟用几句幽默的对话就勾勒出鲜明的律师和护士形象,结局对我是大反转,在法庭上那么激烈的对话下犯人还能表演的那么好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在结局没揭晓前我是真的同情他。看人真的是一门本领,自己没有修炼到位。女主形象气质很佳,救人计策很赞,有胆识有魄力,但偏偏看错了男人。一个为了钱杀人的人说再多情话也不要信。替她可惜,但真的佩服这份爱。

最喜欢的就是胖律师。严肃的时候能控场,台词和细节都表现的很好。平时幽默搞笑,口嫌体直型,双下巴都是戏,玩电梯的时候特别萌了。

 6 ) 怀德所设计得一些令我拍案叫绝的细节

1957年世界电影大师比利怀德拍摄了一部经典电影《控方证人》,该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并在豆瓣获得了9.6分的超高评分曾一度比肩豆瓣与IMDB一直名列第一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其剧情50年来已被太多人津津乐道过,今天我就想分享下比利怀德导演在电影中设计得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妙细节。

对于许多国内电影爱好者而言,黑泽明、库布里克、希区柯克等电影大师的大名倒是更加如雷贯耳,怀德的作品其知晓度却并不高,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当你了解过这位导演之后,你便会被其剧本的缜密程度所折服。若论世界上导演能力最强的人恐怕会众说纷纭,而编剧能力最强的人怀德便当仁不让。

(以下分析会引起剧透,请酌情观看)

《控方证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律师为被控告谋杀的男主辩护而展开的剧情,其中有几点细节可堪称绝妙:

1、怀德的镜片游戏:当男主第一次来到威尔弗莱德爵士(律师)的事务所中时,爵士为其进行了一次镜片测试,主要目的便是观察其在高压之下是否还能坚定说法从而判断其是否说谎。

但怀德不会将一件事毫无因果地展现出来,所以在之后的剧情中爵士的朋友摩尔律师在询问其是否为其进行了镜片测试,此时怀德很细节的让爵士的扮演者查尔斯劳顿转身并让其胸前的镜片闪烁了一下,由此告诉观众这个测试就是刚才爵士所做的行为。

在该片结尾之时女主克里斯汀发现自己被男主伦纳德彻底地欺骗了,于是感性战胜理智用法庭上的证刀杀死了男主,此时爵士坐在座位上玩弄着自己的镜片。

而下一个镜头便是由镜片反射的光照射在证刀之上,即爵士在暗示克里斯汀可以用此刀来处决男主。

由此再引发出结尾的那段对话:“她杀了他?不,她处决了他。我们要为克里斯汀辩护。”

2、爵士与护士的关系转变(火柴细节):看完全片的观众都知道,爵士是一个嗜雪茄与酒如命之人,但却碍于心脏问题使其不能抽烟喝酒。在他第一次回到事务所时,别人为了他的身体健康便将桌台上火柴架子里的火柴拿走了。

而通过了爵士几次精彩绝伦的辩护也使护士对其产生了崇拜心理,知晓了其生活并无法真正离开烟酒,在此怀德运用了火柴这一微小的细节来展现其关系的变化,于是可以发现在之后辩护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爵士的火柴架中又出现了火柴。

这也为结尾处护士与爵士的关系转变做下了铺垫。

3、演员精妙的演技表达:在克里斯汀第一次与爵士会面之时,爵士问其是否能在法庭上宣誓为男主辩护,这时克里斯汀的扮演者玛琳黛德丽将眼睛看向右上方,并说出了男主希望她说出的话,在心理学中说话时眼睛向右上角看去代表在编造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事,这是怀德想向观众展示克里斯汀此番言论实际是谎言而为最后的反转进行铺垫。

而之后爵士对克里斯汀说“你知道英国的法律是不允许妻子在法庭上说出对丈夫不利的话么?”克里斯汀便说出了男主其实不是自己的丈夫,但这时候她的眼神开始不停地左右运动,开始思考之后的策略。这与最后结尾克里斯汀向爵士说出的“是你告诉我,陪审团不会相信一个深爱自己丈夫的人说出的证词,由此给了我灵感”相呼应。

4、爵士与摩尔的小赌注:结尾的时候爵士对摩尔说“如果你现在还是不相信伦纳德我愿意与你赌一小盒雪茄”,在之前的剧情中便有了交代,在送走克里斯汀时爵士便问了摩尔这个问题,而那时摩尔十分困惑并不能肯定。

5、忠心耿耿的下属卡特:卡特是我认为怀德在电影中塑造得最成功的配角,首先他跟随了爵士37年,当然十分关心爵士的身体,但却也在时时刻刻为爵士着想,比如在梅休带着男主伦纳德第一次来到事务所找爵士之时,卡特当听到梅休说要给爵士一个重大刑事案件,他表面上说着爵士正在康复期间,不能接任何刺激性的案子,但当他说道刺激性案子这几个单词时却故意提高了嗓音,实则是为了让爵士听到,满足其继续辩护的欲望。

并且在之后,与爵士串通好,故意换掉可可改为白兰地。

并且在最后还有一个小细节,当辩论结束等待陪审团结果之时,卡特站在一旁用双手一直捧着爵士装满白兰地的水杯。

卡特这个角色其实与护士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设计出来烘托出爵士的人格魅力。

以上便是我总结得有关于《控方证人》这部电影中非常精妙的细节,当然怀德最为出色的还是其台词中所展现得幽默感和整体剧情节奏的把控,会让人沉浸在其作品之中流连忘返。

这部作品还有许多值得玩味与探讨的东西,例如查尔斯劳顿在演戏时故意看向镜头与观众们可爱地互动。

 短评

无论是剧本、导演还是个人表演,几乎都无可挑剔。机智的台词和精彩的法庭辩论,十足精彩!即便在结局前猜到了最终结果也并不会让电影在精彩程度上有丝毫削减。btw,电影最后提示请勿剧透我还真是头一会见。★★★★☆

10分钟前
  • Q。
  • 推荐

好片遇上好字幕~爽

12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律师三寸舌,妇人宫心计,两者皆不敌,最坏男人心,花心郎算尽太聪明,反算了戚戚性命

1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这片最大的反转不是影片末尾的谜底揭晓,而是看完影片后我查到女主角拍摄时已经五十六岁了。昏迷。

18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力荐

查尔斯劳顿简直是戏精!比利怀德的电影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都是在结尾峰回路转,此片简直是两位大师珠联璧合的杰作!

1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又是让我尖叫打滚的经典佳片!绅士又纯青的表演,奇妙而精巧的情节推进,幽默且风趣的细节,当然还有巧夺天工的结局!尽管后来的电影常常窥见模仿此处环节之处,但查尔斯劳顿、玛德琳黛德丽和比利怀尔德终究是无法复制的!

21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满分!无法形容的精彩!怀德和阿加莎的完美结合,猜了几次凶手都没中,我还真是。。。马琳黛德丽已经56岁的人了还那么美,果然是remarkable。演员都极其出色。太精彩!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精妙情节配上比利·怀德的风趣对白,以及查尔斯·劳顿、玛琳·黛德丽、泰隆·鲍华等人的精彩表演,几近完美的电影。不老的玛琳·黛德丽,又被感动了,真棒。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当结尾旁白说“影院友情提示,为了保证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有机会获得更大观影乐趣,请您不要像任何人透露这部电影的结局”时,真爽,这个电影真是骗足了同情心,飚足了演技,压足了节奏,然后唰唰大释放。一场英国男人和德国女人之间爱情与欺骗的故事,现在才看,对不起比利·怀尔德老人家。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老电影真好看!徳黛丽当时已经56岁却还气场十足,特别适合这个角色,但有一段崩溃戏不喜欢,不像她。作为阿加莎的老牌读者当然一下子就猜透结尾了但完全不妨碍……每个人的表演都精彩,细节做得特别足。……比喻一如既往的好“就像溺水的人抓住剃须刀片……”

3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男人贪心,女人贪爱

37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演的不错,但是结局也没有说的那么玄乎吧?多读几本阿婆的书,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手到擒来。

41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本期待着一个传说中的“神展开”,憋着没去提前翻答案给自己泄底,谁知后半段玛琳.黛德丽被作为检方证人传唤时,一下看透悬念,猜中结尾,泄气了不少。故事全部在内景中展开,叙事层层铺垫极具耐心,各出场人物、对手戏间火花迸溅,台词的机智与机锋暗涌…可谓庭辩戏的经典模板。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比利怀德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领先时代五十年,连防剧透声明都领先了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诙谐的对白,严谨的思路,一心要把观众往沟里带的情节。ps:我觉得那个女仆的表演也很不错!

46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我就猜到一个反转,就是他妻子可能故意做假证,结果最后十分钟又反转了一下,而且和之前的那些真正的证词全部对应起来了,从那个年轻女子坐在旁听席上哭起来说自己第一次碰到这种庭审,结果那个年轻女子果然和被告有一腿,结果正当我在想法律可能结果不了一个畜生了,这时候他妻子爽快的给了一刀。

48分钟前
  • da
  • 力荐

Marlene Dietrich 的气质与片子并不十分切合啊,此时的她居然56岁了,难以置信!

52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五星级结局,难以置信这是1958年的黑白电影!

56分钟前
  • XA™
  • 力荐

当我翻看古代先贤们的著作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了,今天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只是积累的结果,但从智力而言,这几千年来,人类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同样的道理,抛开所有技术的更新,从智力的层面看,这部六十多年前的电影,仍然是登峰造极的作品啊。。。

58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力荐

抱着对法庭题材的偏见去看,没想到竟是一部够回味好几天的片子,不仅仅因为惊艳的结尾,整部戏就像让观者身临其境一样,思其所思、忧其所忧,黑洞一样的剧情吸引着人,最后把你完全裹住、迅速吞噬。演技、导演、编剧真是惊为天人。第一部怀德片。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