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勇士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迈克尔·珊农,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泰勒·谢里丹,埃尔莎·帕塔奇,威廉·菲德内尔

导演:尼科莱·弗格西格

播放地址

 剧照

12勇士 剧照 NO.112勇士 剧照 NO.212勇士 剧照 NO.312勇士 剧照 NO.412勇士 剧照 NO.512勇士 剧照 NO.612勇士 剧照 NO.1312勇士 剧照 NO.1412勇士 剧照 NO.1512勇士 剧照 NO.1612勇士 剧照 NO.1712勇士 剧照 NO.1812勇士 剧照 NO.1912勇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4

详细剧情

2001年911事件后一支美国特种兵小分队被派往阿富汗山区执行任务。锤哥扮演“绿色贝雷帽小队”队长,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妻子Elsa去执行任务,带着12人的小分队踏上了阿富汗征程,并说服了北方联盟将军来共同对付塔利班及基地组织。为配合阿富汗地形和攻敌战略,特种部队们驾着马匹化身骑兵队,在险恶的山区追击敌军,一连串生死交锋的激烈战争一触即发。

 长篇影评

 1 ) 雷神骑马战坦克,12对50000,这部阿富汗反恐战争片了解下

1960年,美军取消了骑兵编制,骑马打战的时代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过眼云烟。

但在2001年,12位美军战士却在马背上给了塔利班人员重创,基地组织把此次交战称为“最惨痛的失利‘’。

这次反恐战争的开端大家一定都不会忘记,就是美利坚建国以来所遭受的最大一次袭击,震惊世界的911惨案。

最新影片《12勇士》(12 Strong)中,男主角米奇·纳尔逊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了双子塔被毁,他急匆匆地拒绝了升迁的机会,重回部队,担任队长,带领12位勇士,执行了一次对美军意义重大的打击任务。

主角,队长米奇·纳尔逊由雷声扮演者,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他在影片里褪去了神的外衣,回到了陆地上,给我们呈现了那场机密任务的始末。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有一个问题,在改编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天然的矛盾,还有如何取舍现实事件的长度和保留那些细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质量。

过度改编会给人遭受欺骗的感觉,而如果完全尊重现实又会令人乏味,

电影的确来自现实,但是只包括乏味之外的一切。

《12勇士》最大的噱头无疑是在现代战场上重现两个时代的兵器重叠,在阿富汗的山谷中,战马居然和坦克相互冲撞,火箭炮成为了马匹冲杀突破的障碍,当美军战士在马匹上手持M16冲锋枪时,那种奇妙的混搭错觉直接勾起了观看的欲望。

另外,《12勇士》还通过美军的攻击策略,让我们一探了当时阿富汗的地缘势力情况,再现了“这里是阿富汗,许多帝国的坟场”的异域特征。

米奇·纳尔逊所属的ODA 595小队,俗称绿色贝雷帽,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12勇士》的第一幕极为简单,通过军人们与家庭的告别丰满人物,为安全“回家”和战斗的危险制造冲突,同时以911的惨烈画面树立战斗的正义性。

很快,以米奇·纳尔逊为首的12人队伍就深入到了阿富汗腹地,他们准备和当地的军阀,同样与塔利班为对手的杜斯塔姆将军进行了合作。

杜斯塔姆将军从17岁起开始与俄罗斯交战,当时已经55岁,会多国语言,在阿富汗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除了塔利班外,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影响着战局,所以加上美军,一共有四支势力左右着战局,美军联合了其中两支,一同对抗塔利班,但这两支势力之间也摩擦不断,局势相当微妙和复杂。

米奇·纳尔逊12人与杜斯塔姆将军200人的军事力量需要对抗塔利班近5万人的武装。

他在给美军将军的邮件回复中这样描述:

“他们每个人的AK47只有10发子弹,连狙击手的弹药也不到100发,还得忍受着干渴和饥饿……我亲眼目睹这些骑兵,翻山越岭,去攻打塔利班的据点。冲锋时他们往往顶着枪林弹雨……”

塔利班和基地武装分子装备有30余辆坦克和70余门火炮,而他们甚至无法为12名美军战士每人提供一批战马。

力量对比悬殊,但威风凛凛的特种兵们一句话就点燃了情绪:

“人数五千比一,这叫随便打,都是靶。”

当然,几百人对几万人发起攻击的壮举史上少有,温泉关300勇士,巴拉莫守卫战都以正义一方全军覆没告终,记忆中只有《三国演义》里,魏国猛将帅才张辽率领300骑兵勇士威震过一次逍遥津。

美军当然不会只依靠12位特种兵和一位有几百人实力的当地军阀,全天候制空权是他们的王牌杀器。

地毯式轰炸,来自天空的精准轰炸可以最快时间内摧毁塔利班的军事力量,所以米奇·纳尔逊一行人一开始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轰炸机定位,待一阵狂轰乱炸后,杜斯塔姆将军的骑兵部队再去收拾残局。

整个任务的目的是把塔利班赶出城市,不给他们在冬天积蓄实力,训练士兵的机会,完成任务的期限只有3周,圣诞节之前回家。

可就像老斗士杜斯塔姆将军说的那样,

“我制地,你制空,你们有制空权,但战争是在地上赢的。”

高潮大战中,面对死守谷地的塔利班武装,米奇·纳尔逊必须以正面突袭的惨烈方式获取胜利。

剧情在这里埋下了一个焦虑刺激的冲突,

塔利班的火箭炮几乎以压制性的优势阻断了米奇·纳尔逊的突袭,骑兵伤亡惨重,而火箭炮填装一次弹药需要两分钟时间,于是高潮对决自然是骑兵冒着火炮向前进,

能够活着横枪立马到火箭炮前就算胜利,

骑兵战坦克,骑兵躲子弹,骑兵胜火箭炮的“穿越”一幕就此“横空出世”。

《12勇士》虽然没有经典战争片的厚重感和反思性,但还是比较合格的在人物之间制造出了化学反应,体现了出了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比如黑人美军士兵和阿富汗小男孩之间的相互守护。

小男孩与美军士兵如影随形,一开始让士兵反感,老练的长辈说出了缘由:

一个美军士兵的生命可抵500名当地人,不是悬赏10万美金那么简单,而是如果美军士兵阵亡,美军有可能就不会再提供帮助,所以小男孩的任务是保护美军士兵,如果任务失败,他可能被“诛九族”。

黑人士兵在了解到缘由后,开始和小男孩逐渐拉近了关系,甚至形成了类似兄长之间的情谊。

小男孩好奇的吃着美国大兵带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甜食时,我们才能感到战争之外的片刻柔情。

影片最具矛盾的,其实是男主角队长和将军杜斯塔姆之间的拉扯。

两人都想获得实际的战争控制权,队长从没有实战经验的战士变成了他口中的“有杀手眼神”的战士;

而杜斯塔姆也识大局的和对手暂时保持了联盟关系,放弃了一座城市的控制权,

两人都获得了成长。

杜斯塔姆的名言也令人记忆尤新,

“你的天上有人,而我的天上只有神”,

片尾他告诉队长,

“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美国将成为这里的一个族群,如果有人离开,就是懦夫,但留下,就是我们的敌人。”

他意味深长的接着说,

“他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朋友”。

2014年,杜斯塔姆将军出任阿富汗副总统,和纳尔逊的友谊保持至今。

战后,米奇·纳尔逊12人全数归家,军事战略家预计需要耗时两年完成的任务,小队三周就神奇完成。

由于是机密任务,整个小队低调回家,未受到任何英雄仪式的欢迎或公开致意。

虽然片中,12位勇士队这场任务总是跃跃欲试,眉飞色舞,视死如归的,但我们知道,战争永远不值得歌颂。

 2 ) 12勇士

2021-3-18 12勇士 小米盒子

911 美国准备反击 从没有参加过实战的上尉本来申请文职工作 主动找到长官要求参加行动 长官告诉上尉他的小队已经被解散 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队员们分别与家人告别

上尉与指挥官交谈 指挥官要求六周 上尉说三周就可以搞定 并会带队员们安全回家 上尉在6支部队中脱颖而出 任务是联合北方联盟军阀阿卜杜尔杜斯塔姆将军 协助他对抗塔塔利班 夺回马扎里沙里夫

直升机在恶劣环境抵达沙漠 小队与来接应的护送队差点儿起冲突 小队赠与杜斯塔姆将军伏特加

将军只有六匹马 所以小队分为两组 上尉带一组与将军去杀塔利班 斯宾塞一组留守营地

将军说自己人每折损五百人 才能有一个美国人受皮肉伤 要是有一个美国人死 美国政府会离开 自己就会输掉战争

将军带队来到山区一敌军拉赞营地 将军需要美国人空袭 可是又不让距离太近侦查 第一次空投失败 上尉靠近重新告知坐标 空袭后将军拒绝进攻说是第二天在进攻 美军空投装备被当地人捡走很多专卖 美军要装备 当地人说是在地上捡来的 女人过了八岁以后就不可以看书上学

将军掌管时 女人不用戴面纱 孩子可以上学 甚至还可以放电影

营地都是山洞 斯宾塞小队前来汇合 空袭后进攻 墙后还有敌军 一场激战 小队与阿富汗人继续前进 继续空袭

美国把另一支小队派遣给将军的敌对阿塔将军 因为美国要尽快到达马扎里沙里夫 北方联盟有三支部队 但是都不合 互相攻击 将军要求不许阿塔先到马扎里 将军的目的只是想抢地盘 将军不参战了带领大部分人离开

峡谷 将近一万多塔利班部队集结 美军空袭 美军分为几个小组 斯宾塞小组遇到敌军投降 领头人自爆 斯宾塞被炸伤 小男孩被炸晕 峡谷里有火箭炮 一次发射四十枚 两分钟装填 将军带队来了 上尉命令骑兵冲入敌军 在装填时消灭火箭炮 骑兵们一路扫射 清理战场 拉赞开车逃跑被骑马的将军追上开枪打死 直升机前来接走斯宾塞

将军去找阿塔 上尉要去拦住将军 看到将军与阿塔握手 将军说今天就把马扎里给阿塔了 剩下的明天再说

这里是阿富汗 许许多多帝国的坟场 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 美国将成为这里的另一个族群 如果你们离开就是懦夫 留下来就是我们的敌人

小队回到乌兹别克美军基地 各自平安回家 因为是秘密任务没有任何表彰 世贸中心骑马雕塑就是民间团体纪念此事 将军成为副总统与上尉仍是好友

 3 ) 为谁而战

2022.04.06

911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忙做一团,长官鲍尔斯和属下尼尔森队长说话都气急败坏的带着火气,冲的要命,也难怪,非常时期,千头万绪,焦头烂额的,谁还顾得上文雅礼仪这些闲扯淡的东西。

911让很多美国人的生活也就此改变,首当其冲的是特战队员家庭,“等你回来了,我才会爱你”,这句话代表了特战队员家属们的纠结心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特战队员的家庭也是一样的,大多数特战队员老婆都哭哭啼啼的,也有例外,不哭不闹忙着刷洗烤箱,老公要临走前快速温存一下,被严辞拒绝“先都别想,只有让你憋着,才能确保你回来”,这都什么逻辑。

美国人也谙熟师出有名的道理,一场战争让士兵知道为何而战很重要,将军送给尼尔森队长一块世贸双子塔的残骸,表明是为国家和正义而战,美国军队也非常重视战前鼓动和动员。

深入敌后,联合北方联盟军阀阿布都·杜斯塔姆将军,协助他对付塔利班,夺回马扎里沙里夫城。12名特战队员加上北方联盟的2百多职业军人,对付拥有导弹、火箭弹、迫击炮、机关枪等重武器的5万多塔利班,美军和塔利班力量对比是1比5千。

这部电影把美军吹的有点大,即使美军有得力的空中支援,也有点悬,加拿大人拍的电影可没有这么邪乎,同样是和塔利班作战,4名加拿大士兵组成的狙击小组让3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包围,弹尽粮绝后硬是被灭了,感觉加拿大人拍的比较真实。为了躲避沙尘暴和导弹的袭击,美军的支奴干直升机要飞到2万5千米高空,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吹牛。

阿布都·杜斯塔姆将军喜欢“以貌取人”一开始他并没有看上尼尔森队长,嫌他没有一双杀人的眼睛而不信任他,他的副手斯宾塞倒是长了一双杀人的眼睛,尼尔森主动请战,于是尼尔森和杜萨塔姆在互相不信任的猜疑中开始第一次合作打击塔利班。很快尼尔森就让将军见识了一把“笑面虎”大开杀戒的厉害。

美军的到来早已家喻户晓,塔利班自然也知道了,塔利班领袖穆拉·拉赞悬赏美军特战队员的项上人头,一具尸体10万美元,一件染血的制服也赏5万美元。

尼尔森用望远镜目测引导美军轰炸机在3万米高空投弹,结果全投到目标区以外去了,尼尔森不顾杜斯塔姆将军的阻拦抵近测绘目标距离,遭到塔利班的围杀,又差点让美军自己炸弹炸死,尼尔森的英勇让杜斯塔姆将军刮目相看。

阿富汗少年真可怜,连年的内战和外患让他们家破人亡,失去了幸福快乐的童年,饥寒交迫的苦日子让他们无缘美味佳肴,美军士兵给他一只棒棒糖,居然不知道剥糖纸就往嘴里塞,看的让人心酸。那么小的年纪就扛枪上战场,随时可能丢了命,想想让人嘘唏不已。

杜斯塔姆的战法颇有些古代人打仗的范,美军一顿狂轰滥炸后,杜斯塔姆的骑兵发起冲锋,美军的飞机炸弹辅以杜斯塔姆骑兵强大地面火力攻击,杀的塔利班鬼哭狼嚎。

关键时刻,塔利班的坦克不知从哪冒了出来,偏偏这个时候美军的飞机没油了,战斗态势瞬间反转。杜斯塔姆的人被打的人仰马翻,刚刚还吃棒棒糖的少年也战死。尼尔森急忙带领特战队员杀入敌阵,才掩护杜斯塔姆撤出,这时杜斯塔姆才由衷佩服尼尔森“现在你有杀手的眼睛了”。

这一仗打得窝囊,双方都死伤惨重,尼尔森和杜斯塔姆发生激烈争执,杜斯塔姆直指美军作战的软肋“你们怕死,恐惧打仗,想不流血就取得胜利”。杜斯塔姆教会尼尔森不要像军人一样思考,要用心思考“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不是飞机大炮,而是人的内心,我的军队里没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只有视死如归的战士”。不过两人最终达成共识,美军要穿越沙漠无人区,从背后出击,直插塔利班扼守的交通要道天吉峡谷,切断塔利班的补给线。

杜斯塔姆的进攻遭遇伏击,他不退反进,受到鼓舞,尼尔森带领美军特种兵积极配合,共同击退塔利班。收复失地,解放拜申村,让杜斯塔姆将军感慨万千,在这里塔利班拉赞杀死他的家人,制造了一起起令人发指的血案。

穿插到天吉峡谷的美军进展顺利,引导美军飞机炸毁塔利班的坦克等重武器和弹药运输队,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就在杜斯塔姆和尼尔森一路高歌猛进,准备和拉赞的塔利班决一死战的时候,美军上层为了双保险,竟然走了一步臭棋,派出另一种特种小分队协助北方联盟由阿塔·穆罕默德将军带领的部队进攻,直取最终目标马扎里沙里夫城,杜斯塔姆将军听说后当场不干了,让他啃骨头,他的死对头吃肉的事是万万使不得的。

现在该轮到尼尔森来教育杜斯塔姆将军,给他上政治课了“你不是为了报仇雪恨来和塔利班战斗的,你也没有战士之心,只不过是一个抢地盘的军阀而已”,尽管尼尔森苦口婆心的劝说,杜斯塔姆将军还是领着他的人撤了。眼看功亏一篑,尼尔森和队友们都不甘心,决定同心协力以一己之力挑战人多势众的塔利班。

尽管美军飞机的炸弹给了塔利班沉重的打击,但是地面的战斗依然惨烈无比,塔利班用人体炸弹来诈降,哈尔受了重伤。塔利班的多管火箭炮更是给刚刚返回参加战斗的杜斯塔姆将军的部队巨大的杀伤。

尼尔森冒着塔利班的强大火力向火箭炮基地发起决死冲锋,目睹这一切的杜斯塔姆将军开始由衷的佩服尼尔森,紧随其后,拼死一搏。

趁着塔利班的火箭炮装填弹之际,尼尔森和杜斯塔姆联手冲入敌阵,在火箭炮重新发射的前一刻占领了火箭炮阵地,杜斯塔姆将军亲手击毙了拉赞,残余的塔利班开始溃败,四处逃散。

想不到杜斯塔姆将军竟然主动和阿塔将军握手言和,把马扎里沙里夫城让给了他,看来最后这场残酷的决战让杜斯塔姆将军也明白了许多。

尼尔森称赞他做出来正确的选择,杜斯塔姆将军却意味深长的说“正确的选择?没有那回事,这里是阿富汗,许许多多的帝国坟场,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就算是你们也一样,美国将成为在这里的一个族群,如果你们离开就是懦夫,留下了我们就是敌人,但是你永远都是我兄弟,等我走进那座城市,就升起你的旗”。临别,杜斯塔姆将军把自己用了一辈子的短鞭送给了尼尔森。

尼尔森把将军送给他鼓劲的那块纽约双子塔的残骸,深深的埋在了他们浴血奋战的阿富汗土地里。王者归来,“你说到做到了”,将军这句话是对他完成任务的充分肯定,不过让尼尔森最欣慰的是做到了所有人都安全回来和亲人团聚。

现实打脸这部电影,仅仅三年后,塔利班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在全国掌了权,而美军却跑路了,用杜斯塔姆将军的话说最终美军成了懦夫。塔利班和部落首领究竟谁来执政更好,应该由阿富汗人民自己来决定,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美国人强加于阿富汗人民的意志终归不得人心,美军撤离最终为20年的侵入画上句号,尽管这个句号对美国人来说并不圆满,甚至是不情愿画上的,画的不那么体面,但终归是结束了。现在乌克兰正打的热火朝天,美军是再也不想踏入战争的泥沼里了,不知是吃一堑长一智了还是钱袋子没有过去那么鼓了。

 4 ) 是“骑”兵,不是骑兵——《12勇士》骑马突突突夸张剧情背后的真实历史细节

《12勇士》上映后,评价众说纷纭,看到骑马突突突的情景,更是让人一头雾水,甚至有新闻出来,表示一些前绿贝队员对此很不满。当然,电影毕竟是艺术创作,总是会参杂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一些过于夸张的情景不免会对观众产生误导。笔者攥以拙文,聊聊那些夸张剧情背后的真实历史细节。

电影海报非常潇洒帅气,然而骑马打枪并不存在

如果非要细究,所谓First boots on the ground,即9.11事件后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应该是代号Jawbreaker的中情局8人特遣小组,人员来自中情局特别行动处特种作战大队(CIA SAD-SOG)和反恐中心。他们携带1000万美元现钞,进入阿富汗北部地区寻找北方联盟这样对抗塔利班的军阀头目及武装组织。影片中出现的中情局人员,即是指该小组,其正式名称为北阿富汗联络组(NALT,Northern Afghanistan Liaison Team)。该小组在9月14日就来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于9月26日乘坐一架尾梁编号91101的米-17直升机,潜入至喀布尔北部的潘杰希尔山谷,见到等候多时的北方联盟代表。并建立了行动基地,与远在美国佛吉尼亚州兰利的CIA总部反恐中心保持通信联络。

中情局特工在尾梁喷上91101机号的准备工作,曾经有国内航空杂志和论坛说该机号是为了混淆视听,故意模仿解放军陆航部队编号,就差前面标上LH的拼音缩写。实际并非如此,机号本身是为了纪念9.11事件,后两位01是指进入阿富汗的1号机。

2008年,美国一位画家创作的纪念当时行动的油画

CIA SAD-SOG队员与91101的合影

停在潘杰希尔山谷的91101

而ODA 595准确说是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美军之一,当天同时进入还有ODA 555。原本美军计划让特种部队与中情局人员在9月14日就进入阿富汗,但种种原因,CIA也未能更快地部署到位,ODA 595所属的绿贝第5特种大队作战兵力在10月5日才开始向乌兹别克斯坦的K2空军基地部署,美军正式发动“持久自由行动”是在10月7日。

临行前ODA 595队员合影。

从左至右按人头依次为:Bill Bennett,Robert Pennington,Paul Evans; Andy Marchal,Steve Kofron,Mike Elmore,Chad J,Pete W,Mark Nutsch,Steve B,Vincent Makela,William Summers

如影片中所描述,10月19日夜间,ODA 595的任务搭载第160特航团的MH-47支奴干直升机,飞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马扎里沙里夫以南约75公里的Dehi与杜斯塔姆领导的乌兹别克武装会合。ODA 555则是进入潘杰希尔山谷,与中情局人员会合,支援当地的塔吉克武装。

现实中与杜斯塔姆合影的ODA 595指挥官Mark Nutsch上尉,电影中演员Chris Hemsworth饰演的Mitch Nelson原型人物

2016年,当时已是少校的Mark Nutsch(中)参与Horse Soilder雕像举办的9.11纪念活动,如今他已退役。最右是电影原著Horse Soilders作者Doug Stanton

时任ODA 595助理指挥官二级准尉Bob Pennington(右)与Mark Nutsch(左)出席电影首映活动,电影中他的名字叫Hal Spencer,在最后的战斗中受重伤,现实中他毫发无损,队里也没有一个人受伤。

影片片名12 Strong,看上去是为了突出ODA595一个绿贝标准12人作战分遣队的英勇气概,不过要按真实情况的话,应该是叫14 Strong,毕竟当初配属ODA 595的还有两名来自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战斗空管员(CCT)Bart Decker和Mike Sciortino 。部分绿贝队员有联合末端打击引导(JTAC)能力,不过呼叫近距离空中打击(CAS)进行空管还是要依靠两名专业CCT。世贸中心纪念遗址对面那个Horse Soilder的纪念雕像,底座写了绿贝的拉丁语座右铭“解放被压迫的人”(De Oppresso Liber),虽然设计者说没有参考任何照片,但看上去非常像来自空军第23特种战术中队的Bart Decker。

上述两幅照片非常出名,焦点人物一度被当成ODA595或是ODA555的绿贝队员,实际上是CCT Bart Decker

电影里Mulholland上校给主角介绍任务时,称其带队的ODA 595为“匕首”特遣部队,实际并不准确。现实中的“匕首”特遣部队(Task Force Dagger)包含绿贝第5大队在阿富汗北部部署的多支ODA,以及配属给这些绿贝的CCT和ETAC,还有运输他们的第160特航团。ODA 595只是特遣部队的一部分兵力。

片中扮演绿贝第五特种大队指挥官John F. Mulholland Jr上校的演员William Fichtner,大部分人应该对他在《黑鹰坠落》里塑造的三角洲军士长桑德森影响深刻

2016年出席9.11纪念活动的John F. Mulholland Jr,当时他已于2015年从SOCOM副司令职位上退役,不过现场很正式地穿着退役前的中将军衔礼服发表演讲

参与当年行动的第160特航团机械师Mark Baker

出发前,ODA 595所在的K2空军基地(Karshi-Khanabad Air Base)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到处是帐篷,一副井井有条的样子。当时部署十分仓促,临时基地的建设还在进行,大部分绿贝队员都睡在前苏联时期修建的地堡机库的地面上。

部署初期的K2空军基地实际情况十分破败

电影里说ODA 595以及指挥官都缺乏实战经验,这点非常不符合事实。ODA 595本身任务重点就是针对中东中亚地区,之前经常培训科威特、巴林等国特种部队。早在2000年,ODA 595就曾去过乌兹别克斯坦进行JCET项目,培训乌兹别克斯坦空降旅和特种部队。(关于什么是JCET项目,请看【新闻动态】近期美国特种部队与塞尔维亚的JCET项目

参与JCET项目的乌兹别克斯坦特种部队

片中很大一部分剧情,是讲ODA 595队员如何取得杜斯塔姆的信任,让他全力支持美军打击塔利班的行动。实际上,杜斯塔姆根本不需要绿贝队员来拉拢取得信任,他本身就是中情局长期培养的反击塔利班势力,他对美军的到来一直是盼星星盼月亮。杜斯塔姆早年是受苏联扶植的阿富汗共产党政府的一名高级军官,受过苏军培训,所以像影片中一样会俄语。苏军撤离后,他又成了一名军阀,加入过马苏德(影片开头新闻中,9.11事件两天前被塔利班刺杀的那位塔吉克族领导人)为首的北方联盟与普什图人作战,并夺取了喀布尔。1996年塔利班在取得喀布尔控制权后,他逃到了马扎里沙里夫,后来由于副手背叛他投靠塔利班,不得已在1997年流亡土耳其。

效力于纳吉布拉政府时期的杜斯塔姆

早期,中情局根本看不上杜斯塔姆,但是1998年基地组织策划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爆炸案后,中情局开始策划对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以及庇护他的塔利班政权予以打击。这时候,熟悉中亚中东局势的美国外交官查理·桑托斯建议中情局培养杜斯塔姆,因为阿富汗除了在潘杰希尔领导塔吉克武装的马苏德,能召集人马对抗塔利班的人,有实力的也只有杜斯塔姆,他毕竟是乌兹别克武装领导人。

1997年,带着部分亲信秘密跑路的杜斯塔姆马队

中情局在1999年6月,开始向马苏德的塔吉克武装提供支持。2001年4月22日,杜斯塔姆和多名手下乘坐中情局提供的米-17直升机,从乌兹别克斯坦潜回阿富汗北部自己原先的老巢。马苏德和杜斯塔姆在9.11事件之前,就在中情局支持下,对塔利班进行不间断的袭扰,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引起塔利班的激烈反应,马苏德被刺杀也印证了塔利班的强硬态度。

9.11事件后,由于美军要展开行动,同样是在查理·桑托斯的引荐下,杜斯塔姆也进入了JSOC的视线。CIA最初是不太情愿JSOC接触杜斯塔姆,后来因为军事行动的介入,中情局和军方达成合作,让一支绿贝小队支援杜斯塔姆,并与在乌兹别克武装里的CIA特工合作,任务最后就分配到了ODA 595的头上。

马背上的Mark Nutsch

与杜斯塔姆握手的ODA 595队员Bill Bennett,2003年在伊拉克拉马迪的一场战斗阵亡,是目前为止,原ODA 595队员里唯一不在世的。

照片为战地记者 Robert Young Pelton拍摄,Pelton在恰拉疆监狱暴动事件发生第二天,来到马扎里沙里夫,采访了杜斯塔姆和部分ODA 595队员。

电影中的呼号也与现实不符,ODA595的呼号是Tiger 02。在电影最后关键一战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ODA 595实际上是被分成了五个小组。由队长Mark Nutsch和一名通信军士组成指挥组,呼号Tiger 02,跟随杜斯塔姆的大部队。剩下四个均为三人小组,呼号分别为Tiger 02A、Tiger 02B、Tiger 02C和Tiger 02D,其中C组配有一名CCT,D组有一名新配属进来的空军末端打击引导员(ETAC)。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进行空地引导作业的绿贝队员,以及CCT和ETAC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也绝无骑马突突突的情景,不说不符合作战常识,即便是正经的开枪,现实中的ODA 595队员也没有几次。参考美军条令JP 3-05,外国内部防卫(FID)和非常规战(UW)任务的核心,主要是培训和支援,以及一定程度正面作战。现实中绿贝队员和杜斯塔姆,以及他的手下,最长干的事就是聊天,各种吹牛逼拉近乎,缺钱了让CIA的人给,缺武器装备让人空投,时不时表演一下JTAC,让大家一起观摩B-52扔下炸弹的震撼场面。按照Mark Nutsch的话说,他们要让杜斯塔姆和他的中高层军官觉得,美国人确实有存在感,能帮助他们打赢塔利班。

骑马不过是因为阿富汗山区地形条件所限,为了达到机动作战目的,而使用马匹作为工具,并不是像电影原著小说所描述,什么“结合了现代科技和骑兵战术”。小说作者Doug Stanton虽然表示是纪实文学,参访过当事人,通过了审查后出版,但实际上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自我想象。例如当初接受Doug Stanton采访的Mark Nutsch说自己原来喜欢看历史书籍,对蒙古骑兵战术很感兴趣,来到阿富汗竟然也像骑兵一样骑马作战。Doug Stanton理解成为古代似的骑兵作战写进书中,后来势必也对电影摄制方产生影响。

除了马匹,ATV也是重要的机动工具,十分适合用于山区道路

他们在呼叫空中支援时,确实遇到了塔利班的BM-21”冰雹”火箭炮向天吉山谷行进中的塔吉克武装开火,但是杜斯塔姆部队的损失并不严重,而且很快就被美军的空中力量所消灭,并不是像影片中虚构的那样,像骑兵一样冲锋进火箭炮阵地,一番厮杀后才解除了威胁。塔利班武装人员在遭受重创后,立刻失去了抵抗意志,一万余人的大部队立刻向昆都士方向溃散。

当年拉姆斯菲尔德在电视上放出的著名照片

而片中提到了从西面支援参与合围塔利班的阿塔将军,以及另一支绿贝,是指ODA 534,呼号Tiger 04。电影里杜斯塔姆开始和阿塔有利益冲突,还要争地盘,后来又顾全大局放弃了。其实这都是编剧想象的,在美军发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之前,各路军阀十分配合,甚至可以说是听话。在美军协调下,早已划分好地盘,因为他们迫切希望美军能立刻支援到位,然后消灭塔利班。

记者采访杜斯塔姆和Mark Nutsch

片中的杜斯塔姆喜欢用无线电直接联系塔利班,说“我来干死你”这种话。现实中确实如此,而且实际情况更为搞笑。因为轰炸塔利班,配属ODA 595的两名CCT携带了特种作战部队激光标定器(SOFLAM,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Laser Acquisition Marker),在夜间透过夜视仪能看到很明显的红外激光光束。杜斯塔姆对这种装备很震撼,管它叫“死亡光束”。每次要打击塔利班前,他就会用无线电喊话,先学一段炸弹划破空气和爆炸的声音,然后说:“美国人用死亡光束来干你们了,快投降吧!”很多时候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塔利班分子听到后选择了投降。

AN/PEQ-1A SOFLAM是阿富汗战争初期美军和CIA常用的对地攻击引导设备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包围了一个叫法扎尔的塔利班指挥官,杜斯塔姆听到CCT联系空中AC-130炮艇机的回复无线电通话音是名女性,立马要求绿贝队员把通话设备对着他的对讲机,让对方听到女声。然后,他对法扎尔说:“听到了吧,天上有死亡天使,我们还有死亡光束,不投降就下火狱吧!”过了没多久,法扎尔的人就自动投降了。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结束后,军阀们在一座铁桥上小憩会谈,Mark Nutsch也坐在其中

电影中的ODA 595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结束后,就撤回K2基地了,实情是他们后面还待了很久。配合杜斯塔姆进城后,一群大概900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志愿者负隅顽抗,占据了一所前女子学校,后来被废弃的建筑物作为据点。杜斯塔姆的手下久久攻不下来,于是ODA 595派人抵近侦察,让新派来随队的那名末端打击引导员Stephen E. Tomat引导精确制导炸弹,炸死了据点内的武装分子。Stephen E. Tomat后来因为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里表现出色,还获得了银星勋章。

绿贝队员跟着北方联盟士兵进入马扎里沙里夫城内

Stephen E. Tomat

战斗结束后,ODA 595队员还捕获了那个著名的美国圣战分子约翰·沃克·林德,开始他不说英语,谎称自己是阿拉伯人,名叫穆罕默德·哈马迪。但最终还是被CIA特工甄别出来,被临时关进了恰拉疆监狱。半个月后,恰拉疆监狱发生暴动,ODA 595也参与了平叛行动,不过主要是和SBS寻找被围困在监狱里的CIA特工约翰·马克·斯潘,后来找到了斯潘的尸体,斯潘也成为了第一个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国人。

约翰·沃克·林德出生在一个爱尔兰裔美国家庭,16岁时选择皈依伊斯兰教,后来受到极端主义思想影响,跑到也门加入了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并且在那学习了阿拉伯语,后来又辗转到阿富汗,作为志愿者加入塔利班。

准备去恰拉疆监狱,寻找约翰·马克·斯潘的ODA 595队员

绿贝队员在进入恰拉疆监狱的战前准备阶段

镇压恰拉疆监狱暴动结束后,杜斯塔姆庆祝胜利,邀请ODA 595队员和记者Robert Young Pelton吃饭

Mark Nutsch送给杜斯塔姆的一副匕首特遣部队纪念画,标题From The Regulators是因为记者Robert Young Pelton戏称绿贝们为监管者(The Regulators)

在杜斯塔姆所控制的地区局势稳定后,ODA 595才开始撤退,不过杜斯塔姆希望他们能至少留下来半年,能让他得到更多好处。

正如电影所描述的,绿贝队员大部分都不会骑马,后期因为需要骑马机动,不得已还空投马鞍,甚至空投重印了废止半个世纪的野战骑兵驯马条令FM 2-5。后来美国陆军干脆在2004年重新编了一本特种部队驮畜动物使用条令(FM 3-05.213 (FM 31-27) Special Forces Use of Pack Animals),专门教怎么利用马、驴、骡子,甚至山羊、骆驼之类的动物进行机动。2014年,这本条令还进行了更新。不过要强调一点,这个不是教骑兵战术,时代在进步,现实中再出现古代或近代骑兵战术就很可笑了,美军现在所谓的骑兵中队,骑兵分队条令,是指陆军装甲合成部队编制,早已变成了荣誉称号。

所以,如本文标题所讲:他们只是“骑”兵,不是骑兵。

参考文献:

  1. Learning from the First Victo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Mazar-e Sharif —A Preview. William M. Knarr, Jr Robert F. Richbourg, John Frost.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 2004
  2.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Battle Reconstruction: Battle Site Survey and Ground Force Data Reconciliation. William M. Knarr Jr, John Frost.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2004

参考媒体:

  1.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3月刊:THE LEGEND OF HEAVY D AND THE BOYS
  2. PBS 2002年8月2日电视采访记录:Interviews - U.S. Special Forces Oda 595 | Campaign Against Terror | FRONTLINE | PBS

本文不接受任何无偿性质转载,用稿或是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并按国家相关稿费标准商议稿酬事宜。

原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矛尖研究会”:【观影手册】是“骑”兵,不是骑兵——《12勇士》骑马突突突夸张剧情背后的真实历史细节

在信息爆炸,各种杂乱资讯充斥的今天,当你打开手机、电脑看到各种惊悚题目时,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对特战信息感兴趣的你,如何才能不被各种地摊、软文和洗稿文所迷惑?欢迎关注“矛尖研究会”。

“矛尖研究会”关注重点:特种作战与特种部队的现状、历史、技战术和装备公开源情报研究与交流。我们所有的文章均为作者原创,不做单方面主观性分析,追求专业性和严谨性,因此每周发布次数较少,文章数量不多,力求保证质量。我们试图从浩瀚的公开源信息中萃取精华,从层层地摊软文中拨开迷雾,帮助读者朋友们增强分辨力,搭建共享和交流可靠知识的平台。感谢各位持续关注,关注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5 ) 战马、坦克与大兵,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主旋律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发动了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世贸双塔和五角大楼都受到飞机撞击,其中世贸双塔拦腰遮断,随后坍塌,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这一事件造成了接近3000人的伤亡,举世震惊。

2001年10月7日,小布什总统开始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军事行动,拉开了反恐战争的序幕。

电影中的12勇士属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A类作战分队(Operation Detachment Alpha),通常被称为“绿色贝雷帽”部队(U.S. Army Special Forces Green Berets)。作为这次反恐战争的先遣队,与当地反塔利班武装协同,在短短3周时间内,攻取城市马扎里沙里夫,并全员归国。军事战略研究者认为,取得类似战果最少需要2年。

这支特战分队简称为ODA595,其作战方式主要是渗透入阿富汗本土,为轰炸机提供坐标。阿富汗当地部队由杜斯塔姆将军领导(2014年成为阿富汗副总统),主要任务是引导特战分队寻找塔利班武装,并为特战分队提供安全保障。

影片于2018年1月19日在美国上映,截止3月28日,在本土获得超过4500万美元票房。导演Nicolai Fuglsig是新人,演员海姆斯沃斯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被亲切的称之为“锤哥”。该片可以说是标准意义上的美式主旋律,在思想上没有什么解读空间,但是在主旋律处理方式上确有亮点。

(一)影片中,特种作战分队和当地武装多骑马,骑兵加轰炸机对战坦克加AK演绎了现代战场中颇为怪异的景观。这主要是阿富汗自然环境恶劣,多沙漠和山地,常年战乱之下,基础设施较差。而且,阿富汗在常年战争中存留了大量轻重武器,影片中双方除了常规的轻武器之外,塔利班武装还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皮卡、塔克和火箭炮。现代武器与战马同框,颇具错位感。

战马与坦克

火箭弹、战马和坦克

(二)跨国战争最需要正当性理由,电影中主要给出了3个理由。

第一,将塔利班武装进行非人化处理。影片塑造了塔利班武装首领野蛮、凶残与邪恶的形象:禁止8岁以上孩子接受教育,对违反者处以极刑,杜斯塔姆将军的家人也受到塔利班武装的屠戮。而美国作为拯救者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欢迎。

野蛮、残暴的敌人头领

通过信件说明阿富汗欢迎美军

美国出兵是让阿富汗更美好,哈哈

阿富汗的将军愿意升起美国的旗帜,敢说不正义

第二,塔利班武装支持基地组织开展了对美国本土的袭击,世贸双塔残骸成了这一国仇的象征。片头锤哥接受任务时,军官将世贸双塔残片交给了锤哥,片尾锤哥将残片埋在了阿富汗国土上的镜头,这是复仇成功的仪式。换成中文就是“犯我米国者,虽远必诛!”

世贸双塔的残片是战争的动力

残片掩埋是复仇成功的仪式

第三,而美国小分队与阿富汗本土反塔利班武装则相互配合,并在战斗生涯中建立了兄弟关系,无论是锤哥与将军,还是队员与小孩,双方都不惜涉险营救对方,将美国小队的军事行动正义性表露无遗。

盟友之间互帮互助

(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似乎成了主旋律电影的一大标榜。对观众而言,真实往往比虚构的毁天灭地更有力量。这部电影在片头就特殊说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片尾则以字幕和图片形式加以补充说明。近些年《危情13小时》《美国狙击手》都采取了类似的手法。

有图有真相,敢说不真实

为英雄立碑

但是,电影中美好的行军剪影、壮观的爆破场景以及煽情的配乐,都提醒我们,这跟现实关联可能并不太大。影片再次明示我们,“主旋律”是指电影的精神内核,但好的主旋律电影应该是形式美观的商业电影。

这样的景观只存在电影中

壮观的爆破

(四)美式主旋律擅长符号运用。比如他们总将星条旗和飞机、枪械、军营、大兵并列,那是一种国家存在,并被赋予了符号化的神圣意涵,而妻儿的照片则成为人性的象征,战士最终的愿望也是回归家庭。这种将战士意图大到为了国家,小到为了妻女的双重表达,更强化了战争的正当性。

星条旗是国家存在的象征

看照片这种梗没有缺席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锤哥24k纯帅

(五)影片中杜斯塔姆将军对阿富汗状况的分析很有见地。

这里是阿富汗,许多帝国的墓场,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美国将成为这里的一个族群,如果离开是懦夫,留下来就是我们的敌人。

整体而言,电影中规中矩,完成度较高。马战坦克的场面调度颇显功力,沙漠和山地景观还赋予了电影西部片气质。

电影的前半部分节奏缓慢,而且对人物的身份交待不够清楚,12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较为模糊。电影将塔利班武装简单化处理为邪恶的反派,也让电影失去了宝贵的体现作者反思的机会。

总之,影片难称经典,在片荒时候,调剂下口味还是合格的。

愿世界和平!

 6 ) 真实故事洗地拍成超人片,弄巧成拙的典范。

最大硬伤有两:

1,步枪虽稳,后坐力还是很大,不瞄能一枪一个,堪称神技。都市人骑上马,毫无震动影响射击,要知道那可比车震动厉害多了(普通爆米花电影或可,真实改编这么做就过了)。

2。12人打120人可以,打220人可以;打1200人或者1万人,重心就不在于12人冲杀了。大的战斗,12人发挥的只有指挥支援士气等作用,结果一个个像超人,失去真实性。

主旋律控制还算可以,节奏也还好,硬伤太重,反而不如不看电影知道有这事就行。

(实际就是美帝复仇似的干涉内政,跟本拉登祸不祸害本国人民没关系,别人国家都动乱几百年了你也没管过吧,惹到你了就欺负。找个理由让看起来比复仇更伟光正而已。)

 短评

锤哥眼睛都瞎了一个了当然不会有杀手的眼神咯

10分钟前
  • 熊仔面
  • 较差

抗穆神剧。正巧这两天在看罗宾·摩尔的搜捕本拉登,这种商业战争动作大片完全是另一种层面的东西,历史真相战场真实什么的就别指望了,看个热闹看个爽就行。

12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三周打完回家过圣诞,真实事件要真这样挺厉害,电影中规中矩,骑马突突突在电影里不算新奇,那群猩猩也干过。12壮士只着重锤哥一人,不明白为啥要找迈克尔.珊农和迈克尔.佩纳这些演技派来演些毫无特点的角色真是浪费,最出彩反而是那个阿富汗大叔,“你们美国人离开就是懦夫,留下来就可能成为敌人。”

16分钟前
  • 瓦力
  • 还行

佐德将军竟然叫哈尔(绿灯侠),老婆竟然叫玛莎。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当一个骑马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机枪坦克火箭炮这些黑科技。。

23分钟前
  • 鱼进锅
  • 推荐

电影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何要去?为何而打?人物动机只能用爱国主义来概括,发动战争的解释更像是官方报道。我并不否认电影中主角们的英勇行为,但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美国政府,十五年后的今天还将美国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的归咎于打击恐怖主义与维护正义,只能骗骗孩子罢了。

2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战斗场面太失实了,不能忍。

2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如果你死了,被杀、被俘虏、被审讯折磨,甚至都没人知道你曾经存在这世上,除了那些在暮光里在堪萨斯的某处围栏观看牛仔竞技的人们,他们不经意的念叨,”还记得那个Nelson家的男孩吗?”“嗯,他咋了?”“死了吧,我想。”如此这般,直到没有人再记得你曾经在此时此刻的异国他乡。

32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还行

忠实还原2001年10月的战斗,我美反恐历史上最成功的战役策划和实施,塔利班历史上最惨重得一次战略失败。

33分钟前
  • 吴政委家小地主
  • 力荐

3.75/5 最多。一股「超英」味道。

3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关于美国士兵和阿富汗士兵合作的部分写得不错,有层次,有探讨,但是整体上真的是一部拖沓并且没啥带入感的电影,场面也是马马虎虎,这类主旋律现代战争片要不看齐《美国狙击手》,要不看齐《拆弹部队》,像本片这么中庸的真的没啥存在价值。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因为是真人真事更加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和好奇。有着与之前很多后911电影不同的地方。虽然都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但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在亲友及战争对战士的影响,单纯地就是如实呈现了这个小分队经历的一切艰险与磨难,以及当地民众如何支持及协助。角度较新,风格类似西部片。锤哥骑马打仗非常帅

43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推荐

战场两步走,第一步轰炸,第二步收割

44分钟前
  • 后皇嘉树
  • 还行

计划两年用三周完成! Afghanistan, graveyard of Empires塔利班真能操控人they welcome death, death is where the rich is,所以都是不怕死没想过后路的士兵啊唯一不满意将军刚开始什么一定要用心打仗,跟情境不是很符合. 最后将军评论美国颇真理啊U’ll be cowards if u go,u'll be enemy if u stay.

45分钟前
  • 阿肥的鏟屎官
  • 推荐

犯我美利坚者 虽远必诛

49分钟前
  • 凯尔希
  • 还行

美帝版战狼,不过阿富汗战争真没什么可洗的,是人家炸了你的楼,但为什么会炸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也感谢中东的乱摊子让我兔有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期。最后这片子最不专业的一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考虑,战场上都不带钢盔,这一点太业余了。

51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还行

看到最后也没记住12个人都长什么样,群像塑造得不够好。如果不是片尾真人原型照片很难相信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阿富汗副总统或成最大赢家。比起亮点有限的片子本身,一边是白左为了PC对恐怖极端等词避而不谈,一边是在帝国坟场这种正面战场上把个真事也拍得像YY,这种精分反差更有意思。

56分钟前
  • 飞翔的茶壶
  • 还行

这里是阿富汗,帝国的坟场。

1小时前
  • 盔酱兮
  • 推荐

虽然那种并肩作战和与当地人的情感纽带只是管中窥豹,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我们之前了解到的阿富汗战争。音效和场面做的可圈可点,真人真事改编值得加一星。

1小时前
  • 李阿斗
  • 推荐

和《勇往直前》一个模子的主旋律拍法,槽点很多,比如没骑过马的大兵初次骑马射箭也能一枪一个准,比如关键时刻空中支援总没油...迈克尔·珊农角色太过鸡肋。加一星给两位主角以及当代战争片中“骑兵”形象的罕见呈现。不过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越战电影一样,估计类似的片子美帝还会继续拍个不停。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