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备区

战争片韩国2000

主演:李英爱,李秉宪,宋康昊,金太祐,申河均,赫伯特·乌利齐,克里斯托夫·霍夫里希特,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

导演:朴赞郁

播放地址

 剧照

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7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8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9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9 12:27

详细剧情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

 长篇影评

 1 ) 反映半岛战争

  我不喜欢《复仇三部曲》,对于韩国影片一些极端的作态我一直心存反感。诚然憋屈不是好事,但展露过多与社会道德背离的东西难免令人不适。我想大多数普通观众希图从电影中寻找一种希望的力量,这也是商业片得以成型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仇视或者对人生的无助感,拿艺术当幌子,就很容易给人以厌烦感,当然还是会有人从中体会人生的残酷无望或社会的不公等等。
  我比较中意的朴赞旭,是《共同警备区》的导演,虽然让四个主要觉得两个死亡一个昏迷,但大部分时间让人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关于朝鲜半岛局势的韩国片,当然也有很多可赞许之处,虽然有些类型片的框架感,但着实优秀。
  朴赞旭在镜头把握上的优秀,主要是体现在一些比较普通的场景上:比如开场的猫头鹰,以及翻开供词时随书页切换到回忆部分的场景,都可谓流畅至极。
  节奏方面,也进行的相当稳妥,有大气,结构上异常紧凑。部分画面引人赞叹:比如大雁飞过的镜头虽然仅仅数秒却漂亮已极;地雷爆炸时也估计了恰如其分的视觉美感。而诸如从亭子切换到雨伞的戏虽然屡见不鲜,却也极好地对位到了情节之中。
  影片最后的画面对照相当俗套,但也相当令人动容。
  这部109分钟长,上映于2000年的电影。是反映半岛战争的韩国电影的由头之一,谈不上有不可逾越的艺术成就,但是一部商业片,应该有自身的格调,显然《共同警备区》做到了。

 2 ) 事件的真实过程

很多关于事件枪击顺序的推测,个人观影下来后觉得都不准确,虽然结果的悲剧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开枪的细节并不影响这个注定的结果,但本人太过于关注细节,所以还是想就此做一叙述。
人物:韩国方:李军官(踩雷主角),南军官(后来加入沟通小组),朝鲜方:吴军官(宋康昊),郑军官以及事件引燃点的朝鲜军官。

过程:从后进的朝鲜军官和李军官对峙开始,双方在吴军官劝说下放下了枪,这时音乐换到了吵闹的摇滚乐,而朝鲜军官的对讲机响了,因为摇滚乐的关系,除了本身佩戴对讲机的朝鲜军官感觉到了震动和些许声音,其余几人都未注意到对讲机响了,朝鲜军官下意识去摸对讲机,而这时一直在叨念是不是陷阱神经紧张的南军官发现对方的动作,于是拔枪击中了朝鲜军官,坐在地上郑军官吃惊之下也是下意识又抬起了枪口,李军官发现了他的动作抬手便是一枪爆头,郑军官躺地前手指触发手枪,枪口下坠同时发出子弹击中李军官小腿,南军官在连续枪响同伴中枪的刺激下向郑军官尸体连续射击7发子弹,而李军官也条件反射的将枪口对准可能会有所行动的吴军官并扣动扳机,不过手枪卡壳,吴军官保住性命。其后两人从癫狂状态清醒过来,吴军官冷静取下两人的枪,并用未卡壳的南军官的枪击毙朝鲜军官,将两人枪对调交给两人后让他们回去并告知只有李军官被绑架至此引发事件,南军官并不在场。接下来他让李军官射击自己手臂并取走李军官爆头郑军官并击中收音机的子弹连带收音机扔入河中,如此现场只有南军官那把在李军官手中的枪留下的10发子弹。

全部过程应该就是如此了,这样逻辑上才全部说的通,其他的顺序都会有说不通的地方。

 3 ) 论我国与韩国的电影差距问题

    


       当姜文的《鬼子来了》因为历史立场不正遭封杀,同年,韩国的朴赞郁的《共同警备区》却是红果果的触及敏感的政治,正面表现处于分裂的南北双方士兵之间友谊的影片,对于这两个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突破。我觉得我国跟韩国的电影差距不再只是几条大街的差距,不存在可比性。

       总感觉韩国的电影发展迅速的原因不是技术上、导演境界上的原因。而在于韩国有电影振兴委员会,就像一把锋利的矛,刺穿束缚和枷锁。给导演们自由开阔的发展和创作空间。而反观我国,多少电影连最起码的审核都通过不了,逼得导演删了又剪,最终移花接木的胶卷早就丧失了最原本的初衷。多少好电影遭到封杀,多少优秀的电影人被埋没。广电总局的严谨就像是一把盾,排挡在外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本真和纯粹,限制了自由的视野。沉重的盾牌拿在手中只会是负重前行,其发展的速度可想而知。

      《共同警备区》不像《欢迎来到东莫村》那样充满戏谑、荒诞,而是充满着悬疑、残酷。比同类型题材电影《辛德勒名单》、《钢琴家》更扣人心弦。

 4 ) 他们的友谊中谁射出了那致命一枪

看了一个开枪分析,人名都写错了,十分混淆。所以自己研究多遍,得出下述结论。 人物应该是: 李秉宪 韩国李军士 金泰佑 韩国二等兵 南 宋康昊 朝鲜吴军士 申河均 朝鲜二等兵 郑乌金 第五人 朝鲜军官崔某 我特意把尸检的片段,李英爱陈述子弹数量的片段,李秉宪回忆现场的片段,多看了很多遍。 开枪的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军官崔某开枪 (结合前面的尸检,肺部中枪,不是致命枪) 第二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二等兵脸部,子弹射穿录音机(结合前面的尸检,是致命枪) 第三枪 李秉宪朝着朝鲜二等兵,射穿朝鲜二等兵的手;随后想射宋康昊,子弹卡壳 第四枪 李秉宪中弹,死前的朝鲜二等兵射的 第五-十枪 韩国二等兵对着朝鲜二等兵补弹 第十一枪 宋康昊用韩国二等兵的枪,对着朝鲜对讲机军官补致命弹,擦干净后慌乱间塞给了李秉宪;擦干净李秉宪卡壳扔地上的枪,塞到了韩国二等兵手里 第十二枪 李秉宪用手里的枪(其实是韩国二等兵的)射宋康昊的胳膊 按照上面的计算,韩国二等兵的枪一共射出去10颗子弹,还剩下5颗。李秉宪的枪射出去1颗子弹。这个也跟李英爱他们的调查结论是一样的。 这里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第二枪和第三枪。也就是,到底是韩国二等兵还是李秉宪对朝鲜二等兵开了那枪脸上的致命伤。 从李英爱在医院跟李秉宪转述宋康昊的口供,已经李秉宪的呆滞反映看,李秉宪应该是刚刚意识到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影响下,是自己杀了好朋友朝鲜二等兵。所以最后选择了饮弹自杀的方式。

 5 ) 到底是谁惹的祸

  一直很喜欢看韩国电影。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电影再过三十年都比不上韩国电影。我非常同意。倒不是说技巧或者设备甚至导演水准上有什么不如。说穿了,无非是限制多多。曾经看过类似的韩国电影,比如《太极旗飘扬》,或者《华丽的假期》,等等,都有一种对历史的有些残酷的客观在里头。很精彩,同时也很感慨。
  政治永远是大人物的游戏,可是牺牲流血的往往是什么都不懂的小人物。就像他们说的“我哪儿知道什么军事秘密啊“。
  无论是男人女人,是军人是警察,无论你是什么之前,你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血有肉。他们不谈战争,不谈南北归属,只谈感情,只玩游戏,抽烟喝酒。也许,从最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开始了。
  最后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悲剧?也许是时代,也许是政治。最最悲哀的,莫过于你压根不知道应该去怪谁。
  罪恶感折磨人吧,生不如死,两人都想把命还给郑军士。当时的开枪是必然,是无奈。可之后良心上的折磨却愈发不能忍受。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而事实是,他们杀了自己的朋友。
  世上从来没有好战争,也从来没有坏和平。

 6 ) 双方的爱恨纠缠

“你的影子越过界了”正在值勤的朝鲜中士吴敬必对已经成为朋友的三八线对面的韩国士长李寿赫开的一个玩笑,其实这个是导演由此表达的一种不满,是揭露国家现状分裂的状况,希望观众看完能思考.

导演更倾向北方的激进观点,在苏菲审讯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李寿赫,制止濒临崩溃边缘的他说出事实真相,吴敬必大骂到“你个狗杂种,你个资本主义混蛋。你知道我等多久了,我要给你们看看共和国的厉害,你这个背叛人民的人。美国佬的傀儡。朝鲜人民劳动党万岁!金日成领袖万岁!

导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常高兴在我的影片里说出这样的话”
突破禁区和打破隔膜是导演努力的方向。

当韩国士长李寿赫趁夜深入夜深人静偷偷应约来到朝鲜哨所,等候在那里的朝鲜中士吴敬必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在半个世纪的分裂之后,你中止了我嫩悲痛耻辱的历史,冲破障碍统一国家,李寿赫同志,我们欢迎你”大家在秘密的地下室里把酒言欢。

在交往中有融合也有隔阂。深夜,南北方的兄弟欢聚,白天,他们又在各自的兵营里将对房子作为假想敌来训练,猜疑是双方不可避免的,因此南成植会小心翼翼的问李寿赫:“你记得朝鲜俘虏交代的吗,戌边的部队学会怎样诱惑对方越界”

对于在三八线两侧值勤的人来说,双方既是势不两立的敌人又是亲密如兄弟的朋友关系。这种情感是十分复杂的

导演的意思是把现实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让人们了解历史,真心希望放下武器,回到从头。

爱恨纠缠,信任与猜疑并存,五十年分裂造成的隔膜与血脉相连的统一的愿望同深深植根于南北双方的人民心中。这与朝鲜半岛的三八线南北的两国关系也形成对应。

2000年正是此片公映的时候,当时双方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年中时候,金正日和金大中签署了一份《共同宣言》,声明南北双方就民族自主统一,离散家庭聚会。扩大经济交流合作等五项内容达成了协议。在迈向统一的艰难跋涉的道路上,韩国电影人努力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 )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电影

看完韩国电影《JSA共同警备区》,精神受了点刺激,想说些什么。

1.韩国人真是拍情感剧和民族主义电影的伟大国度。

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只是宣扬民族主义不应该太弱智。我讨厌银幕上中国式的民族主义,比如那该死的《举起手来》(看这电影我真感觉智商和人格受到了双重的侮辱)。 民族主义电影拍到《共同警备区》这种程度,确实蕴含导演真挚的感情。 “分隔了半个世纪,跨越屈辱与痛苦的岁月,打开统一之门”是电影里主角们对自己违反军队纪律私自聚会的安慰。想一想朝鲜半岛的历史,主角们以浑厚低沉的声音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确实会让身心俱疲的Korean们鼻子一酸吧。

2.国人应该反思自己的民族主义了。

近来网上大陆粪青和台湾粪青吵得热闹异常,大陆人说早晚打倒台湾总统府,台湾人说就怕不来打。似乎国仇家恨到了必须要屠光台湾人民才能雪掉的程度。不知道为什么本来的一家人会仇视到如此程度,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导演敢于站出来反思一下国人的爱国教育。同样是民族主义电影,《共同警备区》致力于渲染那种韩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而国人还只是停留在那可笑的阿q精神上……

3.这该死的政治。

记得《阳光小美女》上,一家人坐一辆破巴士去加州,路上爷爷谈起“年轻人的追求”,谈话内容真的是少儿不宜,这时,戴着耳机的“小美女”摘下耳机,问爷爷在谈什么,爷爷脱口而出“Politics”,委实让人只有冷笑的份。《共同警备区》上,因为意识形态而分隔的人们,相聚的时候总是想努力摆脱这该死的政治,他们拍照的时候会努力不让金家二主的画像成为摄影背景;“大哥”听到李秀赫的“劝降”,会把吃进嘴的巧克力派再吐出来,然而玩笑过后却会再吞进去。然而人终究是摆脱不了政治的,要不然,郑于真不会死,李秀赫也不会死…… 当画面定格在那张四人同时出现在板门店的照片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是很残酷。“片尾的画面由动转静,由彩色变为黑白,他以那张游览者无意间拍下的4位主人公在一起的照片结束。他把4个士兵的友谊永久的定格在胶片中。”

 8 ) 漫谈《JSA共同警备区》

作废言论:http://shawnj.blogone.net

好莱坞有个定律,如果一位导演接连三部影片票房惨败的话,他基本可以离开这行了。按照这个定律来看,2000年对朴赞旭来说俨然是决定命运的一年。在此之前,他的《月亮……太阳之梦》,《三人组》由于成本低廉题材另类而不被人看好。明电影(朴赞旭所在电影公司)按捺不住,接连枪毙朴赞旭交上来的数个剧本,干脆摊牌要求他接拍一部商业片。处于事业关隘的朴赞旭权衡再三,最终接受提议。这种建议对一位追求艺术理想的导演是莫大屈辱,历史上有很多导演拒绝为自己这样的影片署名,他们将其视为艺术生涯的污点。但朴赞旭并未因此感到压抑羞愧,毕竟过硬的剧本吸引并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JSA共同警备区》的剧本改编自小说,故事由一起枪击事件引起,从而探讨朝韩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朴赞旭运用类似向《罗生门》致敬似的多视角拍摄手法,从朝韩两国军人不同信仰与价值观入手,穿过扑朔迷离亦真亦假的回忆,直逼他们血浓于水的不争事实。影片可以说应运而生,军人政府倒台兼电影分级制度的推行为这部再早几年甚为敏感的政治影片大开绿灯。并且1999年已有姜帝圭的《生死谍变》证明了朝韩政治题材影片具有的雄厚市场前景,而且该影片首次不再妖魔化朝鲜政府。种种大胆尝试兼机遇为《JSA》的诞生铺平道路,即使朴赞旭更加直接地指责韩国政府,《JSA》与生俱来的帝王相也不因此减损分毫。对于这部决定命运的作品,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演员方面请来了实力派的宋康昊和申河钧,以及偶像派的李英爱和李秉宪,这群人通力合作,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的精湛演出使自己无一例外成为朴赞旭随后影片的御用班底。在拍摄手法上,朴赞旭大胆尝试了之前不曾使用过的商业片拍摄手段,同时也克制了自己惯用的手法。这种妥协在《我要复仇》、《老男孩》和《割》中虽然遭到颠覆,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被其称为“高成本B级片”的《老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日后批评朴赞旭是一位平庸的导演,《老男孩》的成功得益于日本漫画原作的出色。而《JSA共同警备区》又得益于众多明星出色的演技和制作公司干净利落的剪辑(公司名字忘了)。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作为韩国最善于讲故事的导演,朴赞旭除了把故事仔细讲给观众听外,更重要的是他把感情剥离的无比真实和纯粹。也正是故事中这些真实撼动了每一颗麻木的心。《JSA》结尾的那张黑白照片,四个同民族但分属两个国家的军人,他们各异的表情足以触动每一位观者。原来民族可以撕裂成这样,仅仅一米之隔,一边可以坦然微笑,而另一边竟如此紧张肃穆。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悲哀。





后续:周末这两天看了两遍《JSA》,还看了美国战地摄影师拍的《朝鲜战争风云录》。他从美国人的视角评论了这次战争,美国大兵一反咱们抗美援朝影片中的丑陋形象,变得生气而充满人性。当然就像《JSA》中,宋康昊和李秉宪眼中的事件总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部纪录片对战争的定性和结局自有他们的看法。什么保卫人权与自由,什么为了和平而考虑谈判,说的道貌岸然。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几个不是道貌岸然的呢?

作为我所喜欢的两位韩国导演,金基德和朴赞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个写意,一个写实。拿类似题材的《海岸线》和《JSA》比较,前者固然有政府施压的原因,导致影片中的军服完全不属于韩国任何一个兵种。而后者中朴赞旭事无巨细,对朝韩两国的军服和配备做了详细考证。从影片风格上来看,金基德更强调灵魂层面的刻画,很多道具其实更多起到象征的意义。如《漂流欲室》中的鱼,《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无墙之门,《空房间》中的球杆。他不讲究故事的合理性,一切服务于个人理念。到了朴赞旭这里,他便将万般情感溶于故事本身,大块鲜艳的色块囿于精细的线条之中,计算准确,不差分毫。后来我想,是不是他们的风格跟早年的经历有关?金基德是学画的,朴赞旭是学哲学的,我看有点儿道理。

 短评

荒谬的政治扭曲了人性.

7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推荐

其实没觉得多好多震撼

1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幸亏是十多年前的作品,这要搁现在,绝对是腐女拯救宇宙的完美注解。

13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两次拍照:“角度总是不对”、“靠紧一点”的三人和因此被挡去的两金、南成植的缺席(隔世四人合影,无奈缺一);被递还的飞过界的帽、美国游客在屡次劝阻下执意拍照,拍下了四人没法独立完成的、唯一的同框相。政治原因的不允许,隐秘人情的被记录。感动。

1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应该算是第二部让我感动的韩国电影吧,作为中国人,我想对于这部电影会有异常深刻的感受...朝韩 / 海峡

19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2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这是朴赞郁在视听语言上表现最平庸的一部电影,却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可见艺术本体和大众趣味之间总有很大的鸿沟。最后照片的一幕很动人,又是整部影片的缩影。以一个旁观的视角目睹一场非常环境下的兄弟情,我们都是游客,看见了这不可能发生又很能够共情的情义。

26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A】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会被感动地一塌糊涂,尽管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虚伪且违和的,但通过被创作者精致包装的情感内核,观众仍然会坚信这个“罗生门”中最悲情的“真相”。当观众下意识做出这一反应时,也间接证明了韩国电影在类型片元素的借鉴与学习中成功将富有韩国特质的题材与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并开拓出独具本土风格的商业特质和艺术主题。另一方面,朴赞郁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芦苇丛的摆动将「风」这一元素视觉具象化捕捉;板门店的界线与对立的窗口都是两方友谊的证明;剪辑上对动作/剧情的省略反而创造出内在的影像活力;而结尾那张唯一的合照更是神来之笔,永不过时的手法。但朴赞郁拍的实在是太工整了,所以总感觉把导演名字换成奉俊昊好像也不违和....

27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民族的哀伤啊。电影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可以寄托所有的思想。最后的一张黑白剪影配上哀伤无奈的音乐,是全片的灵魂所在。朝韩问题一直是半岛人民的痛点,无奈身为普通民众对此无能为力,好在还有一些能为此努力的人制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共同警备区就像一首诗,代表了许许多多半岛人民心中的痛,和共同的期待。想想我们曾经的历史,想想我们的人民,连作诗的权利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32分钟前
  • 等等我
  • 力荐

最后那张照片让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37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剧情翻转做的很棒,两千年的作品呀,不比诺兰差。

41分钟前
  • zym16zym
  • 力荐

最好的韩国电影之一,最后一幕绝了。

4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重看《共同警备区》,不管这个立意的三观多正,多么韩式煽情,隔了十年再看,还是太假了。韩国士兵因误踩地雷被朝鲜士兵相救而结识,两韩两朝士兵成为四兄弟,在共同警备区里开Party,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属于典型了为了创作而把政治问题简化。当人性议题放在一件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里时,从开始就是不可信的,也就缺少了艺术作品的分量,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把纳粹集中营当成一场游戏同理,也是虚假的虚构。想用两方阵营来代表渴望半岛统一的和平愿景,同时加入李英爱这个北朝后裔瑞士人做第三方视角,人物是功能化的,缺乏真实基础。朴赞郁使用了大量摇镜、相似场景的镜头渐变来过度衔接回忆插叙不同的时间、空间,交叉剪辑是比较个人特色的。但一些星空特效镜头看起来特别假,放入这种严肃题材很违和。

44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大赞朴赞郁,结尾那场持枪对峙戏对人性表现的太他妈精彩了,还有那张旧照片,和那首伤感的歌,这些都是战火中比杀戮更闪光的事。

4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朝鲜南北士兵的地下友谊,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反映的却是苦涩和更荒诞的现实,fucking war。

52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朝鲜的世袭独裁统治才是阻碍南北统一的障碍,而南北人民都是善良的,最后的照片也是点睛之笔。★★★★

55分钟前
  • Q。
  • 推荐

有着相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却不得不把自相残杀作为政治正确。这样一个被撕裂的民族,流的泪中都带血。Make love, not war。愿望越美好,现实越残酷。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是一个圣诞颂歌式的温暖故事 芦苇地雷那场戏很赞 chocopie的梗 李英爱美....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确实能拍电影,侯导说的对,本世纪只剩韩国还能拍出这种男子汉气质的片子了;剪辑功夫相当了得

59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分多次才看完整的片子,曾经差点就被我否定了,只是后来看网上评价实在很好,就重新完整看了一遍,发现真是好片,看来看片一定要完整连贯啊~~

1小时前
  • 战国客
  • 力荐

见微知著的大气结构,人物情感饱满细腻,手法上虽然看出明显刻意安排的痕迹,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戏剧安排都不会显得过分。一张照片中的四个人,最后只能死在不该自己担承的内疚里。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