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谢盈萱,吴以涵,天心,夏靖庭,杨丽音,陈竹昇,于子育,蓝苇华,陈家逵,杨铭威,宋伟恩,李国毅,朱宥丞,阙铭佑,温升豪,朱芷莹,施名帅,金美满,林芷薰,赵自强,杨宸宥,王宥谦

导演:陈长纶,严艺文

 剧照

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2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3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4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5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6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3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4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5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6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7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8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9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4

详细剧情

  谢盈萱等原班人马回归出演,天心加盟饰演新角色。40岁的陈嘉玲从天龙国回到故乡台南,展开人生下半场。第一件要努力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把买下的鬼屋变成家。但一开始就发生一连串意外,摔伤、被蜜蜂叮,还坐轮椅进了医院……新的一季看陈嘉玲如何用尽全力,开始书写另一段人生篇章。

 长篇影评

 1 ) 第二季可以不看

《俗女养成记》2从第六集开始简直没法看,陈嘉玲自己考虑年龄,自己的经济工作情况,不要孩子是慎重考虑的结果,而且女性不要孩子也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妊娠生育权就是在女性自己手里,蔡永森说【你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决定不考虑我】,就如陈嘉玲所说【我知道你肯定不同意才不想和你说怀孕这事】,对呀,讨论之前嘉玲已经知道蔡永森预定了答案,他只会不同意,那么又有什么讨论的必要?所有流掉孩子的原因在蔡这里都只是借口,他好意思指责嘉玲什么看不起自己,眼里只有钱种种话,又是令人无语的自尊,又伤到男人这骄傲的自尊心了?不考虑现实,搁这畅享美好结局呢?男主所有所有话让人觉得很不理智,他根本不会去考虑嘉玲这个女性这个生育者自己的想法,嘉玲所有不生的原因都成了看不起他爱钱的原因,拿【不和我讨论】来吵架指责嘉玲简直令人无语,她们吵架中提到蔡一直舀水洗澡,说了两个月修蓬蓬头他都没有管,因为可以将就,他就是总有自己的原因,他觉得无所谓,更何况这点已经显示出他本人的问题了。他还说嘉玲“千金大小姐”这个污名嘉玲的词,他到底明不明白在他心里嘉玲只要说流掉孩子就是自私,就是全世界都要听她的,所以还有什么话说呢?台风天还砸坏玻璃,明显的暴力倾向(小时候他自己的家庭原因 ,没去棒球训练了,嘉玲问他 ,他也显示出了一些暴力倾向 ,不用觉得我说这个小题大做 因为我自己看那段剧情的时候感到震惊 )。后来他说嘉玲【从小到现在变了很多,变得好像认不得了】,真的会笑死,那就是你从来不理解女主呗,不合自己意就是变得陌生了???人变化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分手,就是该分手,可是最后还是嘉玲去找他妥协,我真???。。。。嘉玲之前才查出自己怀孕后假如生下孩子的生活想象就不会成真吗??? 废话三摩地——陈嘉玲不想生孩子就是不想生有她自己的原因和理由(甚至不需要),而不是被蔡说的那样,种种情感绑架。

后来蔡永森买了嘉玲的房子 他说房子是嘉玲的 自己也是他的 可是我就觉得房子产权牢牢在自己手里 才是自己的 有时候言语是甜蜜但又很脆弱 ,从拿不出养护头发的钱到可以买房子,虽然有些是借的钱,这前前后后不迷吗??。。(剧里虽然这么讲 但是现实远远不是这样 )嘉玲最后让蔡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来养家,我也是很迷……他讲蔡永森是他最好的朋友 看过他最脆弱 最丑的样子 可是为什么嘉玲没有女性朋友呢?剧里为什么没有呢 ???

而且我真的无法理解 嘉玲妈妈为什么会原谅陈晋文骗她说自己结扎了,陈晋文是看不到嘉玲妈妈前几次生孩子多么辛苦 多么痛苦吗 ?难道最后他结扎了就可以抹去一切吗??他把30万拿给初恋,后面还说自己不后悔(好一个理直气壮),出轨就是出轨没得洗,在第八集的时候,3个女性出去玩,家里4个男性,好,家里的男性全部都在指责女性,自己是看不到自己有什么错吗 ?搁这男性之间情感共鸣呢???自己很委屈吗???剧情的发展最后统统原谅,真的很无语,陈晋文没给嘉玲妈道歉,什么也没有说,蔡永森后面也没有提到自己的问题 ,也没有承认自己的错 ,他们之间好像自己有什么问题通通都有很大的理由,而且女性们去指责他们好像都是有错的……乌鱼

对于本剧从亲情母父孩子方面我不赞同的是,嘉玲妈妈总是说为了嘉玲好,【为了什么什么好】这句话,简直是对东亚父母最好的诠释,借用嘉玲的话就是【你可以不要生不要当妈妈啊】,我知道嘉玲妈妈也是受害者,从传统的人生剧本来看 结婚是为了生孩子 ,从来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生孩子 (为了传宗接代,更是为了遵循社会既定规则)明明自己都过不好,自己 也不懂得什么是爱 ,而我也不需要所有人来说 【人生就是这样的 】,什么玩意?凭什么是这样的,没加思考就选择做出什么该做的事 ,明明那根本不是该做的事 !祝全天下女性可以选择不当母亲,永远做自己!!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也根本不想看到 什么大团圆结局 什么好结局 有了孩子什么儿孙满堂 ,结局总是好的 好到以为掩盖了所有问题 可是前面人物之间的问题 矛盾后面难道不会有吗 难道不会走向决绝吗 ?女性选择不生孩子就是罪人嘛 就要被钉在十字架下面 ?或许如果剧情这样发展 结局根本是另一个方向 ,但是我依然想看到这另一个方向 ,想看到女性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当然希望是能够去选择!

对,嘉玲要的那个无痛顺产,咱就是说,勇气倒也不必用在这里……就有点要素过多,喊着【还是回家生孩子去吧】,哦哦哦哦去死吧。

 2 ) 《俗女养成记》,一部“非典型女性主义者”的群芳谱

近日,《俗女养成记2》收官,引发了不小的收视热潮与讨论。早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爆款综艺之前,凭借一部与《我们与恶的距离》分庭抗礼的《俗女养成记》,我们就认识了从小城走来、在台北打拼了整个青春,站在四十不惑门槛外徘徊的陈嘉玲。

不同于浪姐们的光鲜亮丽、大杀四方,平凡女子陈嘉玲的39岁,堪称鸡飞狗跳。她没有花容月貌,董事长助理的工作也高不成低不就,眼看身边人纷纷成家立业,她却在前男友的婚礼上喝到烂醉,被一同赴宴的同学评价“20岁女人喝醉是可爱,40岁女人喝醉是可怜”,竹篮打水一场空,然后呢?

《俗女养成记2》剧照。

睽违两年迎来《俗女养成记2》,迈过四十大关的陈嘉玲,终于跌跌撞撞地再度闯入我们的视线。

而《俗女养成记》中,非典型的设定不只是陈嘉玲容貌平平、事业平平的设定,还包括诸多并不“爽”的妥协与挣扎。这些设定,有些看起来甚至并不符合女性主义的呼喊,比如陈嘉玲母亲努力生下二胎弟弟,为了家庭操劳的阿嬷......在这些传统的规训中,我们却也能看到女性的反抗与能量。

我们常感叹,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在理论的坚硬缝隙之间,我们在《俗女养成记》中看到的是一群“非典型女性主义者”的群芳谱。而坦诚面对真实的妥协、平凡与撕裂,或许正是这部剧受到欢迎的原因。

撰文 | 一把青

晚熟少女陈嘉玲迟来的背叛是突然间爆发的。受够了帮老板照顾小三、又要为老板夫人盯梢老公,应付不暇的工作;也厌倦了和男友是情侣更是室友,早已失去激情的关系,在依照“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的符咒,按部就班地成为万众期待的都市丽人与贤妻良母之前,“老娘受够了”,她分手、辞职,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告别过去,回到家乡休整。

童年时的老宅面前,陈嘉玲与童年时的自己相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由旁白娓娓道来,“亲爱的陈嘉玲,你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很长,长到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你又从几时忘记了这辈子很短,短得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讨厌自己。”

《俗女养成记2》剧照。

而在《俗女养成记2》(以下简称《俗女》)中,陈嘉玲在古城台南重新找了英语导游的工作,与青梅竹马的棒球教练蔡永森恋爱,和父母仍然总为一点小事吵闹;弟弟陈嘉明终于在家人面前出柜;台大毕业却没有上过一天班的娇滴滴表姐洪育萱又翩然而至……除了不时疑神疑鬼更年期提早来临,当陈嘉玲的事业初有起色,新居刚刚完工,与蔡永森蜜运正浓时,却突然遭逢晴天霹雳:她怀孕了。

01

月经与生育

由儿童变成少女,分水岭是月经初潮,从此拥有成为母亲的资格。

镜头一转回归童年剧情,承袭前作,小嘉玲已升至初中。她问月经要持续到何时,得到母亲及阿嬷“40年”的回答,以及绘声绘色威胁每逢生理期,“如果吃冰的,就会痛得无法动弹,冷汗直冒、脸色发青,就像要死掉一样”,她沮丧又费解,“那我岂不是流血到死”、“做女人真的没有一样好吗”、“下辈子再也不要当女生了。”

《俗女养成记2》剧照。

两位女性长辈的反应,可能会让每个中国家庭成长的女生为之莞尔。她们可能不善言语关心,但一个吩咐儿子给孙女炖四物汤,一个拿来黑布,让她避免“那个”搞到床上,至于陈父,竟没有尴尬地“非礼勿听”退避三舍,而是主动找女儿谈她的身体变化,重新约法三章,不愧为模范父亲。

仔细想来,除了这部出自女导演严艺文之手的《俗女》,我们几乎不曾在影视作品中见到动用一整集谈论月经的,反之,倘若女主角表现情绪化,男性角色互相挤挤眼睛,示意她“大姨妈期生人勿近”的场景,则似乎不胜枚举。二者对照,让人想起美国女性主义运动重要人物葛罗莉亚·斯坦能(Gloria Steinem)1978年名作《假如男人有月经》中的想象,“如果男人会来月经,就会吹嘘他们的经期之长、血量之多,渴望用经血证明自己成年,电视节目也会加以讨论”,如果男人有月经,权力的正当性可能将永远持续下去。

然而,正如严艺文剖白,《俗女》既不是一个所谓勇敢追梦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大张旗鼓宣扬女性主义的作品,剧集点到即止,并没有用太多篇幅谈论“月经羞耻”以及其背后的父权压迫,或者说,《俗女》原著作者、“陈嘉玲”原型江鹅的自述更能反映这种诙谐微妙的创作心理:“小时候巴在妈妈脚边,看她就着梳妆台打排卵针的画面。每次回想那个景象,都由衷庆幸还好后来有了弟弟,并不是乐意去默认这个父权结构,而是当绑在十字架上的人是自己母亲的时候,就觉得无论如何可以先下来真是太好了。”

从后续情节我们得知,陈母在生陈嘉玲时经历了生不如死的十几个小时阵痛,尽管如此还是再闯鬼门关,为陈家追生了儿子陈嘉明,其后,丈夫骗她已经结扎,导致再次怀孕,第三次,她鼓起勇气在婆婆“多子多福”的期许中说出那句“我不要再生了”,于上世纪70年代选择了堕胎手术,而为此怄气的阿嬷表面仍不松口,却还是赶最早的集市买最好的鸡,麻油炖汤给媳妇送去,祝福儿子“做手术也要做月子”,病床前两人一个眼神,更胜过千言万语。

《女人所生》,作者: [美]艾德丽安·里奇,译者: 毛喻原 / 毛路,版本: 重庆出版社 2008年1月

虽然日常不乏磕磕绊绊,但串连起两代女性的,不是家庭角色的对立或统一,而是女性间彼此的感同身受。身兼母亲、诗人、女权主义者的美国作家艾德丽安·里奇(Adrienne Rich),在《女人所生》(Of Women Born)一书中提出,母性是双刃剑,既可以是压迫、限制和剥夺,也可以是滋养、力量和充权(empowerment)。母亲固然伟大,但也应拥有说出挫折和疲累的权利,以及任性选择的空间,而不是每当暴露软弱失败,就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

由此可见,只有母亲才懂母亲。当镜头不再对准《双面胶》《新结婚时代》式的二选一婆媳纷争、家庭矛盾,在《俗女》的语境下,嘴上承不承认都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女性经历过的苦难把她们塑造成命运的共同体,理解与体谅成为“婆”与“媳”的公约数,敏感洞悉对方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艰辛,温柔且慈悲。

《双面胶》(上)《新结婚时代》(下)剧照。

02

出走与葬礼

至于悬在阿嬷陈李月英头顶“母性双刃剑”的B面,她秘而不宣的苦楚,是她将小儿子的溺水早夭归咎于自己身为“照顾者”的不周。

要孙女教写名字,对着纸上“李月英”三个字,却说自己名字明明是四个字的是她;面对嘉玲补习老师简单一句花言巧语“这不是你的错”,便掏心掏肺将其奉若上宾,在揭穿补习老师是骗吃骗喝的混混假扮后,去向他最后通牒放话“我一个儿子已经没了,你要敢伤害我们家任何一个人,我不会放过你的”,也是她,有软肋更有铠甲。

哪怕在晚年,陈李月英也不是没有反抗过。她甚至曾不顾小辈的苦劝与街坊的流言离家出走,虽然不过是帮返大陆探亲的朋友照看房子,但终于短暂地拥有自己的房间,享受小院宁静午后,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做菜。弗尼吉亚·伍尔夫曾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作为女性话语权与主体性建构的隐喻,但无可否认,就像阿嬷的短暂闲暇光阴一样,借幽闭空间逃避外界干扰并非长久之计,一旦重新踏入社会生活,男权社会的压制与操控又如潮水般涌来。

《俗女养成记2》剧照。

后来丈夫上门,与其说是哀求陈李月英回家,不如说是平等的拜访。他们相对而坐,是两个自由而独立的个体,那一幕,可能就像脱口秀演员杨笠在描绘接受男医生妇科手术时所言,“我觉得我已经不只是一个女人,我就是一个人,我感觉自由”——而当他战战兢兢地问起老伴,会否跟他回家,“当然了,结婚后我哪还有家?”阿嬷的回答带着些嗔怪神色,付出已成为习惯,终究是心甘命抵。

娜拉出走,走到哪里去?除了回家,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呢?回荡百年的大哉问,在《俗女》上一季阿嬷的葬礼亦可见一斑。

当步姑姑后尘与台北男友悔婚的陈嘉玲黯然归乡,陈李月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趁着以为孙女熟睡的夜晚,望着她的背影絮絮交代身后事,希望死后骨灰洒入大海——她细说从头,童年喜欢到海边玩,人人都叫她“阿月”,嫁给药材店老板后有过许多称呼,医生娘、陈太太、老婆、妈妈、阿嬷,走到生命尽头,她想与大海为伴,做回原原本本的自己,那个最初的阿月。一个微小的心愿,仅此而已。

而回望阿嬷的一生,若论对自我意识的探索与对传统枷锁的反叛,她做出了什么摧枯拉朽的改变吗?没有,她守旧、没有文化,一辈子为陈家而活,也不乏“想越多越难嫁,越晚嫁就嫁越差”的陈旧说教。但是落地的麦子不死,真是她以点滴身体力行,以及善良和爱,为成长在自己庇护下的陈嘉玲埋下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并赋予她逆流而上的勇气。

03

背叛与妥协

其实,不只是阿嬷,纵观《俗女》中的女性角色,几乎无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违背观众“政治正确”预期的另类选择。

陈嘉玲本可遵循“不婚不育保平安”继续岁月静好,她不仅选择生下孩子,更主动向蔡永森求婚,“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育萱表姐当阔太饭来张口,却自揭被丈夫家暴,受嘉玲母女鼓舞后重投职场应聘无门,都以为娇滴滴的她要放弃时,她又从学用复印机开始,接受现实的残酷碾压;陈父晚年重逢初恋,一时脑热借她30万;陈母与嘉玲、育萱公路旅行,挥霍存款也要惬意人生,却在高级餐厅偶遇小三时,以兴师问罪姿态泼她一脸,只是因为担心她误饮被落了药粉的水……

《俗女养成记2》剧照。

有人质疑,从大龄剩女一步踏入妻子母亲,陈嘉玲剩女人设崩塌,会不会是台湾少子化风潮下,借剧集软宣传引导“催生”舆论的应景之作?要留意,不同于生活所迫或另一半变心而堕胎的常见狗血戏码,陈嘉玲则是连怀孕都没有第一时间告知男友的。

不想要孩子,源于能否胜任母职的自我怀疑,去堕胎阴差阳错做B超听到了孩子心跳声的那刻,她决定留下他,甚至尚未与男友确认复合关系。换言之,在快节奏的当下,要不要孩子,就像上一季是否离开台北一样,不是为了挽留爱情,也不是为了寻找寄托,决定权都在她自己。

这并非简单的一念之差。波兰社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指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特质是液态(liquid),当固态静止的空间不再,时间、资本、人际关系高速流动,人们被裹挟其中,唯有不断建构、质疑、分析、改造自我,才能跟上洪流,每时每刻都是新开始。在这样的价值驱动下,从“不生”到“生”的飞跃,不是来自外界的种种引导或压力,而是陈嘉玲自主选择,种种深思熟虑后的量变引发质变, “再出发”的结果。

《俗女养成记2》剧照。

她改变了什么呢?如果说第一季《俗女》之俗,着眼陈嘉玲10至39岁的成长史,演绎从心所欲断舍离,“任性又怎样”,第二季则推进一步,让她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学会爱他人与做自己并不矛盾, 背叛与妥协不是水火不容的天平两端,也可能是一体之两面,选择承担后果的勇气,来自相信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

话说从头,何为女性主义者?剥离种种伟岸高深的理论,“女人掌握自主权”,可谓是最“俗”也最重要的阐释。在成长的时间轴上,嘉玲、育萱、陈母、阿嬷,以不同坐标交相辉映,她们可能既不离经叛道,也不前卫先锋,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这些非典型女性主义者,以各自微小的挣扎与努力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是生活的真相,也是灿烂的诗篇。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一把青;编辑:走走;校对:刘军。封面题图为《俗女养成记》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3 )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失望

如果我是一个四十岁放弃一切回到家乡的早更女性,我不希望解救我的是我那几颗低活性卵子,和一个并不能真正体谅我处境的男人。

就,这个结局可以安排给任何一套合家欢俗辣剧,都没问题,可它不应该属于陈嘉玲,连婚纱都不愿意妥协的陈嘉玲。

我们都会有不想走所谓“正常路线”或者不再想走“正常路线”的时候,好不容易有这样处境的女主出现,结果还是告诉我们“总要回到正轨哦”。

我想看到我一个人泡了茶坐在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的院子里,晒着太阳觉得今天的风很好。

我想看到一个女性说我不喜欢孩子,我想一个人生活是认真的、深思熟虑的且孤勇固执的,而不是“有了自然就会想要就会喜欢”这样符合社会规训结果的。

我想看到一个不管多大年纪的女主角说,我想漫无目的地只为当下活着,不一定有人拯救,也没有符合大众标准的大团圆结局,这样也可以,这样也很好。什么时候都可以告诉自己: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娜拉选择了出走,可不可以不要回到原点?那才是多么无望又无助的事。

————————

另外想说就是不要总是在女性婚育的问题上强调选择的自由。

且不论现实生活,事实是,我们可以举出多少女主角最终选择结婚生子符合公序良俗结局的华语文艺作品?又可以举出多少女主角坦然面对孤单的作品?我们连在电视剧里表现后一种选择的自由都堪虞。

不是说结婚生子就是俗,单身就是脱俗,只是文艺作品是一个窗口是给一些人看到不同选择路径的希望和方式。我说白一点,爆剧里的虚构人物都不被允许做到的事,能指望现实中不受阻碍地做到吗?你们猜为什么彩虹文艺作品的现实意义那么大?

看完第一部可能一个四十岁女性跟家里爱煲剧的妈妈说:诶陈嘉玲跟我差不多情况,都可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好好生活。好嘛,看完第二部,连主题曲都让你“关掉电视去生孩子”。

只能说那种女性的自我找寻1做到了,2没有,且不自洽通顺,没有承接上1甚至2的前7集的核心逻辑,仅此而已。

我的失望是基于对戏本身,男女主原始人设崩盘,以及基于现有国语电视剧中没有一个在这个问题上彻底“找寻自我的反叛”的女性角色。

 4 ) 矛盾却又合理

前言:

我翻了好多好多剧评

为什么剧评都要配那么多的图片

严重剧透

真的,剧评能写写自己的评价吗?搞得像图文解说一样

正文:

如果大家从第一季跟过来,会从熟悉,到不解,再到惊吓

啊?导演是不是想烂尾了,拍这些还是”俗女“吗?嘉玲不是独行独断吗?怎么会开始妥协了

陈家一家不是很和谐吗?怎么闹了个不愉快,甚至敏感题材都出来了

如果这剧是流水剧,大家就可以恭维一下,坐下吃席了,吃完拍拍屁股回家吐槽一下今天的鱼蒸得不咋的,最大不了的,坐孩子那桌呗。

可这剧它不是,这剧绝对比大多数生活剧都要真实,真TMD真实(语气需要,不加点英文不够突出)

明明嘉玲是个事业女,却忍受不了上司,忍受不了婆婆的包揽一切。这像不像你的日子

明明嘉玲是掌中明珠,但好像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气都不敢喘。像不像你年龄够了被逼婚

明明嘉玲是个独行独断的女性,但是越看越妥协,像不像你低头和亲戚交代工作的样子

明明蔡永森真的很爱嘉玲,但是总感觉他们俩九唔搭八(不像一对),像不像你现在的爱情那样,啥都可以凑合却又啥都不对。

明明陈家一家人,啥都不缺了,却过得没什么盼头,女孩40不结婚,男孩活成了别人家的女孩。想想是不是和你的生活一样,安稳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可爱的孩子,但是老公时不时给你来点绿,老婆买包包鞋子不看价格

嘉玲是个事业女,但是想想,回到家乡,买个房子,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够”事业“吗?那还是鬼屋哦。

永森是很爱嘉玲,但是永森给不了女人安全感,女人要的是---你的世界只有我。而男人要的---我的世界有你就好。

看似陈家很和谐,但是他们都没有为自己活过,陈爸一辈子都在家里,甚至连最爱的吉他都丢下了。陈妈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家庭

这些东西矛盾吗?矛盾

如果陈嘉玲当初早早结婚,她是不是第二个”陈妈“?

如果蔡永森没离婚,他是不是第二个”陈爸“?

之所以这剧好看,就好看在它的”矛盾却合理“。

所有的所有,都来自于”不甘心“。

嘉玲是如此,永森也是,陈爸陈妈也是,甚至,嘉玲弟弟也是

拍出了我们很想做,却一辈子也不能做,也不敢做的事。

最后,大家新年快乐!

 5 ) 俗女养成记,再见了

终于还是看了《俗女2》最后一集,大概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舍不得告别,好像不去告别,就不会结束一样。

我非常喜欢《俗女2》,相比《俗女1》的自然而然,《俗女2》是精心打磨过的,就像全体创作人员卯着劲儿一样,做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东西,就绝对不要狗尾续貂,要足够精彩,也足够真诚,《俗女2》是带着思考拍的,这个词有点俗,但确实如此,《俗女2》是升华了的。

看《俗女1》时,我很羡慕陈嘉玲,我觉得爱是一切的答案,爱让她无惧,爱也让她自由,《俗女2》则摊开了很多东西,阿公,阿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表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圆满和不如意,难题从而不会结束,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等你。

《俗女2》我个人尤其喜欢爸爸、妈妈和表姐。

爸爸我写过,我喜欢他的烂好人,一个一辈子很弱没什么成就的人,然而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好人,比一般人老实,甚至有点窝囊,但也一般人善良,心软,他是一个对其他人的苦难不会视若无睹的人,因为不忍,我想妈妈爱他也有这个原因吧,一个好人,其实也容易被爱上和心疼的,被另一个好人。

妈妈,或者还要加上阿嬷,这家里其实算主心骨的两个女人,在家庭里搓磨了一生,却很少做自己,阿嬷一个人跑出去住过,一个人坐在门口吃蛋糕,听风铃在响;妈妈离家出走过,光脚踩在草地上,坐着秋千,荡了很久,私底下的妈妈,还会英语,开车,跳舞,她们其实都是很强很强的女人啊,没有我们的肆意,隐忍而伟大,我对这种藏拙其实是有敬意在的,我不认为那只是囿于时代的被动,我觉得里面有爱在,爱和尊重。

我很喜欢表姐,特别是大结局,天心那一段哭喊太好了,一个自动活成金丝雀的女人,40多岁重新出发的冲动后,又藏着多少恐惧?眼看着同盟两人回到正规,她也想回去,回到那个破碎但她熟悉相对不害怕的轨道,哪怕危机四伏,还好有陈嘉玲,还好有那个大喊“洪育萱你给我下来”的人,这也是我非常喜欢《俗女2》的地方,女性之间,或者没这么狭隘,所有人之间,是有种互助在,守望相助,就是如此,一种特别好的关系。

 6 ) 影视的力量

看完第二季第三集

看到蔡永森绑着胳膊炒饭

跟出差的对象发了个消息

想吃他做的饭菜了

看到陈妈妈给小蔡永森和外国人张罗饭菜

我也想和家里人一起吃妈妈做的闽南家常菜

看到小蔡永森吃饭咽口水忍住眼泪

看到他坐在院子里一眨一眨长长的睫毛

我小时候也有长长的睫毛和大大的眼睛

我小时候也有一个人坐在水泥院子里发呆

我小时候也有不开心

但周围都是家人 亲人 和温暖

我是海边小村落出来的

人不能忘本

我家那边也有蚝仔面线

台湾有蚵仔面线

两岸一家亲

 短评

3.5;无论是主题呈现还是过去/现在的对接,都较第一季肉眼可见的逊色,剧本的刻意与匠气很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现代戏的增多难免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则是非常明显迎合完满结局的倾向;这一季最感人的竟然是洪育萱,终于敢于从作茧自缚中走出来,并大声质问“说好的三个人重新开始呢”——问得好,前面如此辛苦地铺设“俗女”成长经历,为何最终仍要回归传统价值观,各男性形象一一幻灭倒也在情理/意料之中。不过,还是很羡慕在电视剧中能大大方方演绎同性之爱……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其实越来越1988的走向 为华语这样的剧集骄傲 Netflix可以买下来给全球播一下吗

11分钟前
  • ZANE
  • 力荐

育萱不想剧终,育萱不舍得剧终。

13分钟前
  • Hugsy
  • 力荐

真好啊,陈嘉玲!因为45集是过度集,让人总有一种不够有戏剧冲突的感觉,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第5集爆发。关于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困境,最后是靠母女之间相互救赎来完成。最稳固的关系就是外婆,妈妈和女儿,我能理解了。我为什么又在哭!被爱包围着长大的陈嘉玲是真正的千金大小姐。小蔡永森太让人心疼了啦!第一集我就稀里哗啦哭了!妈妈嘴上让陈嘉玲独立,自己坐公交车,实际上骑着摩托车跟着一路,最后实在忍不住,上来就是一顿教训,也太真实了!妈妈虽然会因为很多事情,疯狂骂你,但是妈妈永远是最爱你的妈妈!妈妈大骂,陈嘉玲,你不知道路是要嘴里问出来的吗?我想,这不就是我妈小时候骂我不敢问路吗?陈嘉玲,你要好好长大哦。爸爸妈妈,虽然我时不时跟你们闹别扭,但是我也永远爱你们,你们要健健康康!好想飞奔回家亲妈妈一口!

14分钟前
  • 徐贤
  • 力荐

陈嘉玲的新家简直是我梦想的小屋

17分钟前
  • 力荐

选择为人母、不打无痛分娩、进入婚姻、直面配偶出轨等等磨难,均是女性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但剧中都作傻白甜处理,这才是对女性观众最大的不尊重。第六集后烂得透顶,剧组自满得惊人。三星只给剧中每个闪闪发亮的女性角色。

19分钟前
  • 张R
  • 还行

“当女人真的没一样是好的吗?”“没有”

20分钟前
  • 剑龙在草地散步
  • 力荐

转场太棒了第一集:下车 喊声 校服 烟花《爱你一兆年》第二集:妈~ 镜子 《蚵仔面线》第三集:砖头 柱子 药材 背影 栏杆 帮忙 侧影 食物《青梅竹马》第四集:房间 影碟 跳舞 三人 凳子 乌龟 《萨呦娜拉》第五集:咀嚼 走动 观望 传递 坐着《一人一半》

23分钟前
  • Meg
  • 力荐

三十岁的陈嘉明说我不想要跟你结婚,四十岁的陈嘉玲说我不想要卖掉我们的房子,儿孙满堂的阿嫲对着生日蜡烛许愿说我想要搬出去一个人住,如果真的可以越活越勇敢,那我开始有点期待人生的下半场。

28分钟前
  • 杀手欧阳短手
  • 力荐

“你是十二月九号下午两点五十八分生的,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你生了快两天......上国中很了不起,因为你妈妈只有国小毕业....”第一集太好哭了呜呜呜😭

30分钟前
  • 白日梦想家
  • 力荐

以前看家庭剧,憧憬的都是日剧、美剧里的家庭,看华语家庭故事,总觉得那些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多亏有俗女,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向往的中华家庭了。

3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警察小姐给育萱的拥抱是第七集最令人动容的画面

33分钟前
  • 鹅耳枥
  • 力荐

旺福本尊出马,质量依旧顶级。儒家文化和同性关系同处在一炉中锤炼,温情之余料,搞不好能炼出下一个早期李安。

36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是谁因为前五集哭得断气,又因为后五集气得诈尸,家庭剧要是不会编了建议腰斩,能不能不要用出轨复合生小孩大团圆的戏码来凑数,我看40岁女性主角的电视剧只是为了来看这个的吗?既然还是要结婚生小孩为什么不直接第一季跟江显荣生大结局,而是选择跟换工作也不告诉伴侣、独自生闷气然后跟孕妇发火、在台风暴雨天停电时乱发脾气摔杯子砸碎玻璃门也不收拾就跑了的蔡永森(生怕他下一秒就要家暴)继续结婚,这就是40岁最好的抉择吗,我不觉得,最最好笑的是生小孩之前大喊不打无痛我的小孩我做主,“俗”字的落脚点原来在这里,怪讽刺的。

37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当你可以在一部华语剧看到妈妈和女儿斗法,是那么熟悉;但是看到男男在父母面前深情表白,这太陌生了。原本以为第二季就这样的时候,到了第六集又不行了,女人这一生的悲剧故事啊,不用控诉的你就懂的,我妈妈也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吧。

41分钟前
  • 李米
  • 推荐

那些讽刺ww不爱国的,其实从心里也一直也没有把ww当成自己人不是吗。为什么老强调台剧港剧,不都是中国剧吗,说什么台剧虚高,下次说台湾省剧虚高,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剧虚低比较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好剧

42分钟前
  • 已 注销
  • 力荐

一边笑一边哭,越长大越懂,越长大越俗。

4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笑中带泪 这就是俗女吧

48分钟前
  • 🎞️
  • 力荐

陈嘉玲的魅力就是开播24小时豆瓣评分9.3,保持至今,😂

50分钟前
  • 直布罗陀的🐱
  • 力荐

5 毫不犹豫的五星,还是熟悉的味道,一个在东亚语境下的非典型女性形象在经历人生起落之后再次出发的故事,两条线虽然是童年和成人,但还是围绕着“她”的成长,作为女儿、姐姐、伴侣,更重要的是,一个独立人格的她。

52分钟前
  • lepen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